方與圓讀后感_讀方與圓有感
《方與圓》主要介紹了走向成功的金鑰匙、成功者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說話技巧等內容,目的就是幫助人們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方與圓》的讀后感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向各位推薦的方與圓讀后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方與圓讀后感篇一
一個人怎樣才能做到圓滑而不事故?對待一件事時,是該正直不阿、毫不留情,還是應該不聞不問,裝作毫不知情?又或者是在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看到這本書之前,我不得不承認,以前我所知道的“方”和“圓”僅僅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很膚淺的,而丁遠峙先生所告知我們的方和園是絕不僅僅只是指方和圓,它們還有更深刻、更發人深省、更有內涵的意義。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外圓內方”即要方剛正直,外要圓潤通滑;即有鮮明的棱角又有處事的技巧。所有我們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有機會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然后創造新的未來路程,走向想要到達的理想之地。
在小時候我們都知道,如果要去買一件東西,買過之后覺得“劃得來”,那么你就會會經常去買,而且還會告訴很高興的告訴你的朋友們,也介紹他們去買。
因此,“劃得來”是讓顧客滿意及使你的事業能永續經營的基本法則,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要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
顧客覺得物超所值,正是現代企業和傳統企業在經營思想上的一個重要區別。傳統企業只是要想方設法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現代企業卻是要竭盡所能地通過產品、通過服務來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追求合理的利潤,并最大限度地讓顧客滿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短暫的眼前利益,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欺騙消費者,愚弄消費者,但是就絕對喪失了繼續下去和第二次出售的機會。你可以保留自己獨特的銷售方式,但是卻不能過度的占有消費者的利益,長遠的發展之道就是,企業的利益要和消費者的利益共同進步,要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沒有損失,甚至還占了一點點小小的便宜。
另外,讀過《方與圓》一書后,我有些被震驚到了。書中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加強自身的品質修養開始,通過靈活的處世技巧逐漸接近目標之地。但是書中所講述的方法和捷徑卻讓我微微吃驚,甚至讓我覺得有些違背我們一貫的思考模式和思維方式。從小到大,無論是爸爸媽媽,長輩們,還是老師或者同學們,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努力上進,知識就是力量,一定要有一個好成績,那樣才會有一個光明而長遠的未來。于是,我們被這種想法淹沒,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好好讀書,努力向上,以后找一個好工作才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方與圓》一書中所講述的卻是另一個事實:學習成績好之后,你可以成為醫生,律師,老師,白領,甚至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但是,那些學習成績不拔尖,但是卻很有想法和創造力的人卻可能成為他們的老板。這樣一個巨大的落差會讓人震驚,甚至會慢慢的產生一種不甘和憤怒,憑什么學習好的只能為別人打工,而不努力學習的卻可以成功?可能這就是丁遠峙先生所要告知我們的“方與圓”吧。
丁遠峙先生告訴我們,優秀品質所必須具備的三要素是:自信,勇氣和熱忱,這三個要素是立身的根本。這三個要素看著很平常,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個呢?學會自信,學會勇氣,學會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熱忱。這些都是讓我們變得圓滑的重要方法。
看我這本書之后,我有很多感慨,我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那么美好,那么的輕而易舉的。事事都不會想當然的和你想的一樣,當現實和想象不相符合時,那就是我們開始接受現實的時刻了,同時保持我們可貴的、獨一無二的“方”,也要學會去了解“園”的內涵和技巧。很高興能在那么多的書籍中發現這本書,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現實的另一面和所要轉變的方向。
不知不覺中,似乎我也受了這本書中的觀點影響,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應該“方”的時候“方”,應該“圓”的時候“圓”,這樣才會讓一個人在擁有威信的同時又不會失去人心。在方與圓之間找好自己的立足點吧。
方與圓讀后感篇二
這本書的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說,“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圓”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事技巧、交際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夠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古就有這樣的定論。
“方”的確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內在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人的心靈杰出,行為才可能杰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正如軍隊,做參謀的,只需要有計謀,但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官,卻要有威望、魄力、具備優秀的品質。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
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圓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證。良好的處世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于為人處世,會有效說話,推銷自己。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于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系融洽和諧。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專家戴爾﹒卡耐基曾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通過閱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說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棱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氣和熱忱。你不覺得正是如此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和困難,實際上正來源于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狀態,有助于激發你的潛能。信心會為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談吐灑脫,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委瑣,不能發揮水平。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
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品性是最重要的,適當提高一些待人、處世、做事的技巧,不斷在工作、交往中學習、調整,而你也會因為這些改變受益匪淺的。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著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與圓讀后感篇三
前不久,朋友推薦了一本據說是暢銷十年的人文圖書《方與圓》。本來我對時下流行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這本書卻意外的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說,“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圓”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事技巧、交際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夠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書中特別強調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自信、勇氣、熱忱。這個結論讓我怦然心動:自信、勇氣,無疑是必要的,但對于熱忱,或許人們的重視不夠。而熱忱,恰恰對于我們這些機關工作人員來說尤其重要。
新華字典中對于“忱”字解釋為:真實的心情、誠摯。熱忱就是對事物發自內心的充滿熱情和興趣,從而喜歡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熱忱,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經常聽人們抱怨說:活著真沒意思——工作庸庸碌碌,生活平平淡淡,沒干勁,沒奔頭,每天無奈的重復著千篇一律的內容,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百無聊賴,乏味之極。現在我明白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消極思想,就是對工作、對生活缺乏熱忱。對于國家公務員來說,擁有了鐵飯碗,只要不犯大錯誤,這輩子的生活就算有了保障,用不著為生計發愁,更無需為未來擔憂。正是這種安于現狀的思想讓一些人不思進取,貪圖眼前利益,以享樂和安逸為榮,奉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處世哲學,形成了老百姓口中所不恥的“機關作風”,嚴重的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信。作為一名稅務工作者,頭頂國徽,身披肩章,時刻鞭策我們要牢記為國聚財、執法為民的職責,永葆熱忱、積極的工作狀態,強化責任,淡化權力和利益,時刻檢查自己,做到與時俱進,用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用出色的工作業績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熱忱,更是一種寬容、陽光的道德標準。人,從本質上都是有進取心和榮譽感的,都希望能夠有所作為,改善自身生活質量的同時,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公允的評價。但有些時候往往事與愿違:你努力工作,卻沒有得到提升和獎勵;你幫助別人,卻因此惹上了麻煩;你一片好心,到頭來卻沒有好報……所有這些殘酷的現實,無形的傷害了你的尊嚴,也極大的打擊了你的善良,考驗著你的人生觀。以德報怨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崇高的道德,但做起來卻是不容易的,那是何等寬闊的胸襟啊!熱忱,就來源于這樣坦蕩的胸懷,因為對生活充滿熱忱的人,對未來、對社會、對別人、對自己都充滿希望——他相信,未來是充滿陽光的,社會的主流也是正義的,別人的心也是會感動的,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正如一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那樣:假如你對著一座大山喊:我愛你——大山那邊一定回音“我愛你——”;相反,你如果喊的是“我恨你——”聽到的回音一定是“我恨你——”因此,別人對你的認識,正是由你自己所決定的。充滿熱忱的善待別人,你一定會收獲更多的熱忱,擁有更多的溫暖和友誼。
熱忱,更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取得事業的成功。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遭遇過失敗或者挫折,或者考試落榜、或者求職碰壁,或者生意虧本,或者失戀,或者被騙……當你面臨人生的低谷時,更需要一種熱忱的鼓舞。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失敗了不可怕,做錯了也沒關系,跌倒了再爬起來,重要的是不能因此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熱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永遠保持一顆熱忱的心,能最大限度的淡化困難,發掘自身優勢,總結失敗教訓,培養智慧的頭腦,一定能揚長避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熱忱的態度,教我們積極、達觀的看待事物,將任何經歷都當作寶貴的人生歷練,從中提煉出有意義有價值的觀念和方法,都是于己有益的莫大收獲,這是熱忱對于我們最大的幫助。
我們常常把“愛崗敬業”的口號掛在嘴邊,其實,愛崗源于對工作的熱忱,有了熱忱才能夠發自內心的“敬業”。剛剛結束的省局“十面旗幟巡回報告團”的報告,雖然每個人的事跡不同,但都可以歸結為“愛崗敬業”。我想說,能夠支撐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心靈鑰匙,就是對稅收事業充滿熱忱。在他們的心中,工作是最大的樂趣,最值得欣慰的幸福,工作可以讓他們忘記所有的痛苦和不愉快,工作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生命的光彩,提升人生的質量,豐富人生的內涵。有了熱忱,李明校同志才會主動拿起錘子一戶一戶的為納稅人掛稅務登記證;有了熱忱,孫訊同志才會抱病冒雪深入一線采訪新聞,搜集信息資料;有了熱忱,大連金州開發區地稅人才會開創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的新舉措;有了熱忱,才有了我局養路費征稽所李娜同志的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動人事跡……愛崗敬業,這個詞很通俗,誰都明白,愛崗敬業的標準似乎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需要對工作、對事業投入如火的熱忱,用心的熱愛,愛崗敬業才能成為最自然的感情流露和勞動付出,才能成為愛崗敬業的典范。
我們渴望熱忱,讓我們真實的生命與地稅事業相融,煥發出永恒的青春光彩。
方與圓讀后感篇四
《方與圓》的作者丁遠峙先生,畢業于師范學院物理系,教過書辦過公司,現在還身為數家公司的常務董事及顧問,是將奮斗的理論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的典范。他的著作是全國最暢銷的人文書,他的講座感染了千百萬人,深圳企業家協會、鹽田港、聯想集團以及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等一些著名企業和大專院校都邀請作者舉行過講座,作者還在電臺、電視臺,舉辦過長期講座,是目前最熱門、最受歡迎的關于勵志、人生方面的演講大師。《方與圓》一書全國發行量超過500萬冊,風靡港、澳、臺及韓國。
那么《方與圓》給我什么樣的啟示呢?它沒有使我由矮變高,但它改觀了我的品質,幫助我深刻地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說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棱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方與圓》一書從品質篇和技巧篇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加強自身的品質修養開始,通過靈活的處世技巧走向成功。
說來簡單,但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從小老師、家長就教導我們:要想成功,就要好好讀書,知識就是力量。于是我們努力地啃書本,拼命地去爭第一。但是《方與圓》卻告訴我們:學校里成績一流的畢業后可以做工程師、律師、醫生,但成績一般的卻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老板。可能這其中就存在著一個近年來十分熱門的IQ與EQ的問題,也就是教育學家們念念不忘的“第七名現象”,工作后,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學校里成績最好的同學,而是當年處于中上游的第七名左右的同學。究其原因,正在于看誰掌握了成功所必需的品質和技巧。優秀品質要具備的三要素:自信、勇氣、熱忱,這是立身之本。而懂得朋友和敵人的辯證法,懂得贊美的威力和批評的作用等等技巧則是成功之道。
首先自信是萬事的保證,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就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底氣十足,否則,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哪來成功可言?拿破侖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自信。其次是勇氣。“勇氣,使你立于不敗之地”。勇氣,就是敢做敢為,就是將計劃付諸行動的一種膽識。總是在想,總是在說,卻總沒有做,就仿佛熔巖在地層運動,但總沒有足夠的力量噴發。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機會出現,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在于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之三是熱忱,就是要永遠保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事業的狂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再說說技巧。良好的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人打交道,了解人性的各個方面,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方有余而圓不足,碰壁自是在所難免。與其在社會的大浪淘沙中被動地磨去一身的棱角,還不如在伊始階段就懂得自我調節,少走彎路。
通過閱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把握人性的弱點,幫助我樹立信心,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著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與圓讀后感篇五
這是一本大家耳熟能詳的書籍,有關這本書的評價不必多說,方乃做人的根本,圓為處事之道。方與圓是一對辯證統一,這似乎是一個亙古以來恒久的哲學例題,但這樣的一種邏輯關系今人似乎很難成功地運用到為人處事中去,甚至把它作為人生的座佑銘,本人認為在當今物欲橫流、利益熏心的大背景下,重新找回人性的本真,是一件很是崇高的事情,這也使得我再讀此書時心靈能夠得到一種被撫的感覺。
方與圓,既是并列的關系,同時又有著不可違背的先后的關系,圓必須建立在方的基礎之上,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方,這一點在書中感覺尤為深刻。有一句話,我的印象很深刻: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品質能決定一個人在經歷沉浮之后他的最終歸宿,在這個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是否能夠釋然。記得作者問一位經理會選擇什么樣的人做產品的推銷員,這位經理的回答有點出乎意料:第一,老實;第二,不笨。我想,有很多的人會說口才、當然口才也很重要,“不笨”就該是要有一定的口才吧,但更重要的是要對顧客忠誠,不能欺詐顧客,否則就算吹得天花亂墜,顧客也不會上你的當。因為誰都不是愚民,當一個人發現你在愚弄他,他自然會將你拒之門外。當然品質包含了自信、勇氣、熱忱、博愛情懷、處世修養、樂觀的態度等內涵,這些都可以使我們的品質變得更加的豐滿,也更有人格魅力。所以,只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人生才會充滿動力,才會變得堅強,甚至說活得才有意義。人的心靈杰出,行為才可能杰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而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等思想盡管在當下可以直到保護自己的作用,但這些思想終究會將自己毀滅,因為給別人美好,自己才能夠收獲美好。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最輝煌的成功的。
當然圓,也是很重要地,不然,就沒有天圓地方這個偉大的詞語了。任何事物都有物極必反的歸宿,過分地“方”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反而讓“方”給害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方與圓是一體的。這里的圓我認為不能狹隘地理解為伎倆、心計,而是一種策略,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技巧,它是一個合理的東西。作者在書中花了更大的篇幅來介紹人際關系的技巧就足心說明它的重要性。在這里還舉一個例子,作者是師范院校畢業,開始是在內地一所普通的中學教物理,后來他想調到深圳的中學教書,而當時與他競爭的有大學講師、特級教師這樣厲害的角色,論資歷,普普通通,可最終作者獲得了成功。過程是這樣的:先去教委了解情況,選擇了一所中學后,去找校長,可校長不在,同時得知在深圳是校長負責制,校長說了算。在與校辦主任的聊天中得知校長是教語文的,而且對《紅樓夢》頗多研究,于是作者問了校長的家庭住址,當晚就去拜訪。盡管去之前朋友對他說在深圳人人都講現實,只認東西,但作者在權衡一番后還是決定空手登門。校長一見,很快就知道了作者的來歷,簡單招呼后作者在墻上發現了一副對聯是《紅樓夢》中的,就問校長:這副對聯好像是《紅樓夢》中的吧。校長反問到:你喜歡《紅樓夢》嗎?作者馬上接到:哎呀,太喜歡了。接下來,作者就圍繞《紅樓夢》與校長進行了長談,借機向校長請教,最后事成了,作者成功地調來了深圳。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也是一個很正面的例子,提示了要贏得別人的喜歡,就要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我們會覺得作者真是一位可愛的人。圓是一種完美的圖形,同樣,人際交往的技巧,可以讓事物變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更有利于實現目標。
方與圓,這對近乎矛盾統一的辯題,是對我們人生的精彩注解,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牢牢地堅持好根本,同時,也要堅持把事情做好,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