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傳》有感:革命先鋒者
編者按:《魯迅傳》是寫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人物傳記,魯迅是一個革命先鋒者,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閱讀《魯迅傳》之后的感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這便是魯迅先生的話,如果說誰跟你這話最匹配,唯有他自己,魯迅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倒和一代偉人毛澤東挺像。
有時甚至覺得魯迅不正常,他太無私,太愛國了。正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曾是學醫的,后來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曾經在在日本留學過,有一次,幾個中國人要槍斃了,而在旁邊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槍斃時,所有的圍觀者都歡呼喝彩起來,笑容襯著殷紅的鮮血,如此可恨,在魯迅聽來,這聲音格外的刺耳。魯迅或許覺得如喪考妣。
魯迅原是抱著尋求救國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的。他說:“我的夢原來是很美滿的,學成歸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魯迅父親有病,被庸醫延誤而死)
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學醫的想法有了改變。他說:“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學醫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從此,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或許他就注定要從一位偉大的醫生,變成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郁達夫在魯迅病逝后曾說,“一個不知道尊崇偉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魯迅先生沒有高超的醫術,永遠不可能救死扶傷,永遠不可能扛槍打仗;但他有飛揚的文采,一直在挽救中國人的精神,一直用鋒利的筆觸,在前線戰斗,并且更危險。
曾在《曾國藩傳》里看到:毛澤東獨服曾文正。
但我認為毛主席不可能不服魯迅先生,那一腔愛國的熱血,我想起岳飛、陸游、文天祥等人,有人用詩詞表達愛國之情,有人用行動表達愛國之情……
猛然想起最近的“薩德事件”,倘若戰爭一旦爆發,會是小打小鬧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敗方會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滅國,勝方也會元氣大傷,這是“核戰爭”,都要滅國了,還會把核彈藏著掖著嘛。
倘若戰爭真的打響,必須涌現一個又一個革命先鋒者,前赴后繼,即便前面的人倒下了,也要踏著他們血的足印走過去,就算是爬。
在此緬懷魯迅先生
作者:凌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