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讀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讀后感1000字1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成我們認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會審視其中的內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世界,要學會批判的接受,學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現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同。如今太多的已經不懂得發現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似的。現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現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中在其領域內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會讀書,學會發現美,學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出自:
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成我們認識—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心得體會頻道關于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的范文
在新時期散文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作家梁衡,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閃耀在星光云集的散文作家天河里。這是兩個摯愛散文的普通讀者的共同感受。 一位志趣相投的同...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談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時說:“我確信,作為一個勤于思想的人,梁衡...
梁衡散文讀后感1000字2
我不是一個熱衷于政治的人。我可以很肯定地給自己這樣的定位。因為在我的認識里,政治是一個復雜的喧囂的很難給心靈以純潔和平靜的世界。它的天空有太多的變幻莫測,驚天動地的歷史風云,那份深邃的陰霾下隱匿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蟄居了太多的骯臟齷齪和萎靡奢華。習慣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適應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腸斷有誰憐”的凄傷哀慟。因而當讀到有關政治的文章時,總無法激發內心深處的熱愛,但梁衡的政治散文卻給人無法躲閃的震撼和美感。
不論是山水散文,還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見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滿大氣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蘊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別有的那份厚實與沉實,避免了簡單的抒情與表白,顯出大散文的氣韻。一些文摘對梁衡散文的評價可謂鞭辟入里。的確梁衡散文就是這樣。在跌宕起伏中給人以極具震懾的感動。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里璀璨的群星,光芒雖不及圓月,卻能驅散黑暗。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怎樣的壯志豪情?“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又是何等的愁苦無奈?曾經的種種不解,在隨著梁衡把欄桿拍遍后,終得釋然。他雖有岳飛般“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豪情,但“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徜徉在這樣的文字間我讀懂了稼軒壯志難酬的無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此句讓我們在理論的角度坦然感受詩人經歷。梁衡筆下,一個何等透徹的辛棄疾人生。
梁衡的散文,是搖拽在---蕩和風里的草,輕柔似水卻有抵御勁風的剛韌。
李清照,這個外表如花,內秀如竹,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在歷史風雨的濯洗下已定格成后人心目中絕美的風景。我讀過許多關于李清照的文章,有的贊美她“和羞走,倚門回首,卻青梅嗅”的嬌羞清純,有的寫她徹骨愛戀“人比黃花瘦”的相思癡情,也有的欽羨她“生當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錚錚鐵骨,但沒有一篇能與梁衡的《亂世中的美神》一樣如此深刻地解讀李清照的一生。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流暢的文字,細膩的筆觸,飽含贊揚的情感介紹了易安早期的美好凄傷的生活。在對李清照后期人生經歷的描述中,又簡練精辟地概括出三大磨難:再婚又離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超越時空的孤獨。極具層次感地向讀者呈現出一幅易安人生圖。梁蘅既忠于歷史,又適度想象將自己的生活哲思穿插在對易安的描寫中。敘事、抒情、描寫、議論交相輝映,歷史現實相互融合,感動人,震撼人的同時又啟發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這次第,又怎一好字了得!
常言道:“綴文者須情動后而辭發。”梁衡的政治散文里溢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感人肺腑的深情。《大無大有的周恩來》使我們感受到一代偉人溫暖高尚的人格和滿腔的熱忱,他的形象在我們心目中愈加高大,追隨著梁衡的腳步,踏進凝結了“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的武侯祠,腳挪動的瞬間,我們可以聽到孔明的低語,有白帝城接受托孤的真誠,有三氣周瑜的尖銳,有草原借箭的智慧,
更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悵然。洞穿這《一千七百的沉思》我們領略到羽扇綸巾神閑氣定的孔明身上那份經久不衰的中國文人特有的人格魅力。
梁衡的政治散文是周正的,嚴謹的,虔誠的,它有著一種脫去了浮華虛偽和丑惡的干凈的美,即使是帶著悲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也能給人完美的驚顫。
走進梁衡的政治散文吧,走進一個詩意的政治世界,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你的生命定會如灼灼春花,絢爛明麗!
梁衡散文讀后感1000字3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為,他認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被人們托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