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00字
龍應臺眼中的香港和安德列眼中的香港有很大差異,雖然談不上天差地別,但差別也不小。下面就讓小編通過一些讀書筆記跟大家分享《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吧,值得你去看一看!
誰說香港沒文化——《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00字:
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著個東西文化。——龍應臺
龍應臺眼中的香港和安德列眼中的香港有很大差異,雖然談不上天差地別,但差別也不小。這是因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香港,所得到的觀點自然也就不一樣。
安德烈覺得香港沒文化,主要是香港人的生活中缺少情趣。香港生活的節奏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人們都甚至無法停下來,回顧一下之前的生活,進行總結與反思。連這些都被剝奪,更別說享受生活了。我去香港旅游時,站在香港繁忙的街頭,車水馬龍,匆匆的行人隨處可見,自己也就情不自禁地隨著人流腳步越來越快,進入快節奏模式。感覺稍微慢下來,就耽誤了什么,心中不踏實。于是原本好好的旅游計劃變了,并且是從性質上改變,變成了需要按時完成的任務。然后,大家都抓緊時間,抓緊時間購物,抓緊時間逛多幾個景點,抓緊時間多吃幾樣小吃。為何不慢一些,為何那么匆忙,為何一次性干那么多事情?我們是來旅游的,而不是工作,需要休閑的氣氛,一次性做不完的事情可以分多幾次做。要是都做完了,沒有遺憾了,再去一次又有什么意義呢。可以給自己留一點驚喜啊!
由此看來,龍應臺在文化前加逗留二字就十分合適。港人不逗留,觀光客也無法逗留,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每個人都盡快的做事情完成任務。環境造就了循環如此之快的社會,這種社會適合鳶飛戾天者,努力拼搏開發能力得到功名和財富。但不適合學術研究,更不適合潛心創作,即使有這么一部分人那大部分人也是有著別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去追求精神財富。逗留文化的缺失,使香港成為一個浮躁的社會。
香港人的生活是這樣子的——周末要加班,工作禮拜天回來就是一頓睡把睡眠補回來,然后又是星期一。留學生的生活——上課,談文化,喝咖啡、啤酒,讀書,旅游,休息,上課,聊天,談文化……無憂無慮。
這兩類人的生活差異一眼便知,也許歐洲學生的生活在港人眼中是無憂無慮的吧。香港人其實并不是沒有文化,只是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迫不得已的急迫,不像歐洲學生如此閑適。文化的差異是由不同地區的氛圍造成的,香港沒有歷史根基,歐洲各種名勝古跡,香港想達到那樣的氛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