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讀后感800字
離騷有著凈化心靈的功效。大家讀了之后,都有哪些心得?來看看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離騷讀后感800字,希望你有所收獲。
離騷讀后感800字篇一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
作,它奠定了中國詩
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這里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 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
離騷讀后感800字篇二
開學不久,我們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了《離騷》,心里一直覺得有什么在抖動。
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香草美人,講述著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瓊枝玉樹,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輪廓。
曾經,是那么的躊躇滿志。后來,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違背了他的本意。憤怒、煩惱、失望,每一個失敗者都會經歷的心靈痛苦,令他刻骨銘心。他只有在竹簡上、絹帛上寫出自己的苦惱,留給后人。
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或許還日思夜想,想著君王有一天會醒悟。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他真的絕望了。他無法挽救國家,無法使國家強盛,只有看著國家走向毀滅。
他也不是沒有過彷徨的時候。“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既然無法改變,只有選擇遺忘。他想盡辦法遠離這個圈子,然而,他最終回來了。對于他而言,是否能夠有所作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離開并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斗爭。是否有過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評價一個人物的關鍵。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個有信念的人。
他有信念,然而無法成功。失望、痛心,在這個時候達到了極致。徘徊著,只有一束束美麗的香花,可以略減他的痛苦和失落。
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屈原能夠順從一些,或者能夠注重一下與那些小人的交往方法,或許就能免于災難。然而,他根本不是那樣的人,做不出那樣的事情。他是寧折不彎的人,在他眼中,那不是圓通,而是鬼鬼祟祟、違背原則。他是一個堅定的人,但因為他只注重自己的堅定信念,所以只能一事無成。
既然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就只能逃避。在流放的路上,他開始吟詩作賦。每一首詩篇中,都滲透了幾許蒼涼和悲壯。或許,是現實的失意,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千古留名的詩人。
歷經千年以后,再讀他的作品,不知道該做何感想。他是幸運的,他寫出的詩篇流傳千古;但他又是不幸的,終其一生,他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
讀了《離騷》,我陷入了沉思,幸福是什么樣子的?幸福,也許不只是流芳百世、升官發財。幸福,就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離騷讀后感800字篇三
印象中的離騷,逐漸空白下來。
請允許在此之前,為了我那小小的虛榮心,讓我肆意的描敘一下我那漸漸黯淡的回憶。
初春的白雪還未完全消融盡,我坐在分完文理科的高一《3》班,笨拙的玩弄著手中的鋼筆。那個六十一歲,瘦削的語文老頭,蹣跚的走上講臺,用他40年引以為傲的至理名言渲染起來“我很丑,但是我很溫柔。”
理所當然,哄堂大笑。
唯獨我,獨坐在角落里,嗤之以鼻。
我用行動表示我的不屑與厭惡。不交換批改作文,考試用圓珠筆。或是分數優異的緣故,他只是拿蒼老的眼神剜我,并且,唉聲嘆氣我的不是。
那一年的光景里,我的語文課本絕無僅有的干凈。除去龍飛鳳舞的大名,再找不到任何的筆跡。看著同桌的涂鴉在上面尸橫遍野,再看看講臺上的老頭唾沫紛飛,不由得微微嘆息。
當然,我不會放棄自己。我會在另一個時候,獨自沉醉在里面,樂此不彼。我不曾留下任何我的只字片言,我用心,仔細聆聽。
所有該背的課文我都會按時完成。
這一切,仰仗于我超人的記憶力。在我未曾瘋狂的迷戀上麻醉劑之前,我會暢快淋漓的背出所有我所學過的古文。僅限古文。在我的大腦漸漸轉向消沉的時候,我遇到了屈原他老人家以及他的《離騷》。而我如今,對他所有的記憶,僅剩下一個字“兮”。
多可笑。
上天給了我四年的時間,讓我義無反顧的沉溺于古文,又在四年后,一點一滴的,將它們抽離我的腦海。
殘酷的讓我來不急悲傷。
一切,如云煙。是的,煙消云散,一切,殆盡。
然而,我想我是能懂屈原的,或者說,離騷。
太束縛。
屈原是愛國的,無法否認。并且,他是向往自由的,那種向往,與我向往正常人的生活,完全雷同。
我們為自己的向往,各自做著瘋狂的舉動。
他的跳江自盡,一舉成功。而我,徹底失敗。我的勇氣,在白色的病房和日復一日的糾纏里,散盡。
隨之而來的,便是恐懼。無窮無盡的,夜不能眠。
我終于,逐漸麻木。
所有的過往,終成過往,所有的疼痛,都結成痂,灼成烙印,刺目的傷人。
那個六十一歲的老人,在我一十六歲那年,深深的恐慌。而我所能夠彌補的,仍然只能嘆息。
曾經年少,曾經無知,曾經的后悔,容不得悔。
斷然失離騷
斷然忘離騷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