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讀后感
照出你致命缺陷的鏡子
這是一本被翻譯成58種文字,在全球擁有4億六千萬讀者的巨著,除了《圣經》外,無出其右。說這個的目的,一是因為這兩個數字實在太過震撼人心,二來也是為了體現這本書在近代文字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
鑒于它的書寫形式和《安徒生童話集》一樣,都是一個個小篇章組成的,如果僅僅拋出幾個空泛的詞,讀者會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在此,我將其中一篇名為《一見面就喊出對方的名字》的文章簡明扼要地說一說。
開頭,作者戴爾·卡耐基闡述了”名字對人的意義“,他說:”人們對自己的名字如此重視,以至于歷朝歷代總有人不惜一切代價地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幾個世紀以來,貴族和企業家都不惜重金贊助藝術家,以求他們的作品能獻給自己。圖書館和博物館最有價值的收藏品都來自于那些一心一意擔心自己的名字會從歷史上消失的人。中國古人終身奮斗的目標便是名垂青史,而幾乎每一座教堂,都裝有紀念捐贈者姓名的彩色玻璃。
讀完這一段的時候,我感到他說得極有道理,也正基于此,我才迫不及待地讀了下去。
然后,文章中一個羅斯福的例子吸引了我。事情是這樣的,曾有一個機械設計師去羅斯福的總統府為他設計轎車。辭行的時候,羅斯福親切地對他說:“謝謝你,尼科德姆斯·巴巴托羅斯先生,再見!”這本是一件極平常的事,然而,機械工的表現卻非常反常,他先是愣住了,半晌之后才淚流滿面地說:“我到這個國家已經2019年了,在此之前,因為我的名字又難聽又難記,從沒有人能這樣流利地稱呼我的全名!”
在此之后,文章又詳細地說明了如何做到記住他人名字,記住他人名字的好處等等。
我覺得文章末尾的最后一句話最是精彩,他說道:“見面伊始,迅速獲得他人好感的秘訣就是:記住他人的名字,從而讓對方有種被重視的感覺!”
給人的感覺:簡潔明了,一針見血!
現在,我想你應該能夠明白這本書的內容和風格了。
介紹完書的內容和風格,下面我想談談這本書成功的三點原因:
其一,作者卡納基是人際關系學的鼻祖,這本書也是該學術領域開天辟地的第一本巨著。僅此一點,足以奠定它不朽地歷史地位。
其二,從作品本身的內容而言,它始終關注和針對的,是生活中的細節,上面的那篇《一見面就叫出對方名字》足以說明這點。
在閱讀時,我常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也正是因為在書中看到了自己潛意識中有,卻又常常忽略的東西。比起那些已經聽得耳朵長繭的主流價值觀:要誠實,要勇敢而言,書中的諸多立足點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其三,它的勸告和分析既切中要害又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現在很多文章,只懂得批判,卻從來都難以說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難免營造出了一股子悲觀,牢騷的氛圍,令人心生反感。而這本書,做到了說真話,說簡潔的話,說管用的話。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就是,我常會在與人交往時,腦海中蹦出書中的只言片語,并遵循這些勸告,改善自己的為人處事。這也足以說明此書的成功了。
最后,我想結合本書的主題談談我的想法。
對于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來說,學習毫無疑問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然而,不久之后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不言而喻的是,我們將面對更難的課題,那就是人。如果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我們既難以獲得長久的友情,愛情,也會難以企及成功的事業。既然無論是誰,都無法脫離群體而獨立存在,都希望自己能夠與他人一同構造一份溫馨、幸福、和諧的生活,我們就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際交往這門學問。
閱讀這本書時,似乎覺得它是一面能夠照出我致命缺陷的鏡子,以至于使我常為自己曾經的無知,魯莽而滿心歉疚,我想,我會借此契機努力地去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希望自己能讓周圍的人更加幸?鞓。如果你也希望如此,請趕快走進《人性的弱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