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傳》讀后感
《岳飛傳》讀后感800字范文1
暑假里,我通讀了《岳飛傳》,這本書是由清朝人錢彩的《說岳全傳》改編而來的,主要描寫了兩宋之際岳飛胸懷報國大志,率岳家軍英勇抗金,挽救了國家的危亡;但卻遭到奸臣的陷害,最后被害屈死的人生歷程。
讀完這本書,我被岳飛的光輝形象深深感染,感覺他有以下幾個突出的優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1、岳飛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他從小就牢記岳母的“精忠報國”教誨,立志為國盡忠,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堅決反抗侵略,反對賣國求和,率軍收復了大片失地,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他為國家民族奮斗獻身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成為我們在學習和成長道路上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
2、岳飛酷愛學習,智勇雙全,本領出眾。
岳飛自幼就刻苦習文練武,他沒錢買筆墨紙硯,就用小木棍在沙子上寫字;由于家境貧寒,進不了學堂讀書,他就每天用凳子墊著腳,爬上墻頭偷聽老師講課。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令人感動,比照他學習條件的艱苦和我們現在的舒適,怎不令人感慨和觸動。在岳飛的10個結拜弟兄中,他的家境條件最差,但他最能吃苦,成就的本領也最高,能文能武,指揮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重大勝利,成為力挽狂瀾的一代名帥。所以說除了要有報國之心,還必須練就一身的本領,才能成就大事。
3、岳飛正直無私,剛正不阿。
他曾說過:“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他的一生也是這么做的。岳飛做每一件事都很有原則性,不為金錢所誘惑,不對達官貴人趨炎附勢,不走歪門邪道,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和賣國求榮、陰險狡詐、貪婪成性的秦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后人樹立了典范。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首家喻戶曉、蕩氣回腸的《滿江紅》,正是岳飛愛國愛民、忠義忠勇的真實寫照。岳飛偉大的愛國情操、高尚的民族氣節、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魄,將永存華夏大地,世代相傳。
岳飛傳讀后感800字范文2
我讀了《岳飛傳》后,被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讓我明白了一種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本書的主要講述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有一個深明大義的母親,在母親的教導下岳飛從小就立下了報國的志向,自幼拜師刻苦習文練武,并與張顯、湯懷、王貴、牛皋結拜。后來他投軍報國,敢于以自己的實力向皇親國戚挑戰,大鬧武科場,槍挑小梁王。奸相張邦昌要拿他問罪,被大師宗澤救下,逃回家鄉。不久,金兵犯宋,張邦昌賣國,徽、欽二帝被俘?低踮w構南下稱帝,岳飛奉旨入朝,在宗澤的領導下,率領岳家軍抗擊金兵,威名遠震。但是,正當岳飛節節勝利之時,貪生怕死的趙構,聽從了賣國賊秦檜的奸計,一天之內下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京。岳飛一回到臨安,就被解除了兵權。不久,奸臣秦檜誣告岳飛謀反,以“莫須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市風波亭殺害了年僅39歲的岳飛,造成千古奇冤。
岳飛因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典范,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榜樣。岳飛一生出入疆場,英勇抗擊侵掠,堅決反對國家民族受到壓迫,其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為歷代人們所敬仰,值得我們永遠懷念。他的精神保留在中華大地上,永遠流傳……
古往今來,有許多像岳飛這樣的大英雄。有勇敢的,部隊隱蔽在草叢中準備悄悄進攻。敵人為了搜索有沒有藏在草里的解放軍,放了一枚燃燒彈,無情的燃燒彈在身邊的草叢里燒開了,大火慢慢燒到了他的身上,在他身邊不遠處就有一個小水塘,他為了不暴露部隊,他一動不動的在原地讓大火在身體上無情的燃燒著,終于光榮的犧牲在草叢中,這不就像岳飛的可貴精神嗎?戰斗英雄也是讓人尊敬的,敵人和我們正展開激烈的大戰,我們的部隊怎么也沖不上去,敵人的碉堡火力太強了,必須有人沖上去把他炸掉。這個時候沖上前把炮口用自己的胸口去堵上,嘴里呼喚著戰友“沖啊,為了新中國的勝利!”只聽“轟” 的一聲,倒在戰場上,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在這些英雄身上體現的是中華優秀兒女的種種可貴精神和品質,這些可貴精神和品質成為我們少年兒童今后學習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他們為國家民族奮斗、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