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摘要:看完英雄故事后,內心對他們充滿了堅強不屈的崇高的敬意。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是多少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千辛萬苦與敵人殊死搏斗換來的。
范文一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受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1949年秋,七連六班的五位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把敵人引上狼牙上,痛擊敵人,最后子彈打光了,五人英勇跳下懸崖。這篇課文把五位壯士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仇恨,為革命事業勇于犧牲的精神,描寫的淋漓盡致。
俗話說的好:死有的輕于鴻毛有的重于泰山。五位壯士在萬分緊急的關頭,腦海中就只有一種想法:只要能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我們的犧牲就是值得的,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荊軻刺秦王,臨終時,荊軻唱了兩句歌:“風蕭蕭分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說明荊軻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還是毅然前進。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此外還有,……這些壯士在危機時刻,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而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他們是多么勇敢啊!他們是我心中最欽佩的人。
范文二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文中的英雄們寧死不屈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這篇課文的作者沈重為讀者講述了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痛擊敵人,將敵人引上絕路,最后在頂峰殲敵后跳下懸崖的感人故事。
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又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的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地,全神貫注的瞄準敵人射擊。
五壯士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他們團結、英勇無畏、寧死不屈。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就拿我們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生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那么多困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是啊:今后我在學習中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克服掉,像壯士們那樣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和敵人做斗爭時,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動搖不了他們想掩護大家的愿望。
是啊,想要成功就要堅持不懈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范文三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讀完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感受。五壯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自己的部隊,跳崖身亡。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馬寶玉、胡德林、宋學義、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部隊撤退,毅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沒有了,他們就拿石頭砸。在敵 人的主力部隊到來時,班長馬寶玉用盡力氣將最后一枚手榴彈投出去,頓時在敵人部隊中央炸開了花。可日偽軍發現了他們已經沒有子彈,蜂擁向山頂沖來,并叫到 “捉活的,捉活的!”馬寶玉等人為了不讓日偽軍捉活的,寧死不屈,砸碎槍后壯烈跳崖。敵眾我寡,他們從不在乎,僅五人卻干掉了150多個敵人。他們永遠是 我們祖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后來,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 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是呀,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是我們的榜樣。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太姥爺。他當時是德高望重的村長,然而,就在這時,鬼子的“大掃蕩”開始了。他們抓住我太爺爺的衣領,問道:“死老頭兒, 八路藏哪兒?糧食藏哪兒?”太姥爺一搖頭,好像根本沒有怕他們的意思。這一搖頭不要緊,可激怒了小鬼子,大聲呵斥道:“說!不說就斃了你!”“哼!你們甭 想從我嘴里知道任何東西!我不會告訴你們的!”太爺爺的語氣中帶著點憤怒,說。小鬼子氣的跳起來,“活埋,活埋,我就不信他不說!”幾個士兵把他拖到事先 挖好的坑里,而太爺爺卻始終不肯透露半點消息,任憑鬼子怎樣折磨他。……土越積越多,太奶奶站在一旁看著干著急,不過她明白,太爺爺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 犧牲。這,值得……至今,我姥姥那里還留有一張發黃的證書:我太姥爺的烈士證書。
五壯士和我太姥爺一樣,他們以大局為重,寧肯現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要為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著想。那種民族氣節,犧牲精神讓我難忘,也讓我更加發憤圖 強!假如我是小小的房子,那我也要頂天立地,不怕風吹雨淋;假如我是一株小樹苗,那我也要開花結果,成為成為國家的棟梁。我要從小事做起,勿忘國恥,振興 中華!
范文四
上個世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中國人造成了深重災難。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浴血奮戰,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的故事吧!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國普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去大舉進犯。當時七連決定向龍王廟一帶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任務交給了六班,為了拖住敵人,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給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的撤退,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要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下去。五位戰士居高臨下,不停地向敵人設計,當子彈打完了,他們繼續交戰,用山上的石頭向敵人砸去。一批又一批的敵人撲上來,班長馬寶玉“嗖”的一聲拔出最后一顆手榴彈,擰開蓋子,向敵人拋去。五位戰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們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最后,他們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五位烈士英勇犧牲。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那壯士們的堅強不屈,他們欲血奮戰,勇于獻身,英勇頑強的精神令我瞠目結舌,他們面對敵人,沉著冷靜,毫不屈服,堅持與敵人作斗爭,不像叛徒一樣去服從敵人,為敵人效力,比起他們,我們比他們幸福多了,我更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將來向他們一樣做一個舍己為人,熱愛祖國的人,去為祖國出力,為人民斗爭,保護大家!
范文五:
革命英雄,真是多的數不勝數。其中我知道的就有:、小蘿卜頭、、等等。但是,他們唯一相同的一點是: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愿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所以,,也同樣具有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五位壯士分別為: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當時,敵人不明白險要的地形,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班長的心中充滿了怒火,全神貫注的指揮著戰斗。戰員們也不甘示弱,幾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氣。
已經完成了領導交待的掩護任務,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三面懸崖的蓮花瓣,另一條就是主力轉移的地方,走這里很安全,卻容易暴露連隊。于是,班長毫猶豫的帶著戰士們走向了棋盤柁頂峰。敵人爬了上來,子彈卻用完了,只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們便用石頭砸。最后,任務事半功倍的完成了,五位壯士卻丟失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抗日時期,有很多人為了祖國英勇奮戰,為了人民,不畏險懼。他們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革命精神!再看看我,在生活中,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在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想退縮,也很少顧忌別人的感受。因此,任何人,都要做有意義的事。
,我的好榜樣!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這一代,就應該發奮努力,去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
范文六
的名字,多少年來在中華大地作為表現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楷模而廣為傳揚。在這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們緬懷革命先烈,了解他們的豐功偉績。正是懷著如此崇敬的心情,我認真閱讀了的英雄事跡。
故事發生在1941年8月,侵華日軍調集7萬余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毀滅性“大掃蕩”。敵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八路軍和地方政府機關。我軍第六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部隊、群眾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奮勇還擊,為了轉移敵人視線,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駝峰頂絕路。五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寧死不屈,毀掉*,義無返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看完英雄的故事,我真覺得熱血沸騰,內心對他們充滿了崇高的敬意。想想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是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千辛萬苦,與敵人殊死搏斗才換來的。
因此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有最優秀的表現,長大報效祖國,才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