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一個高大、威武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就是勇敢的魯濱遜。克羅索。
1951年9月1日,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遇到了可怕的風暴,除了他以外無一人生還。他不幸流落到了荒島上,但是并沒有放棄活下去的希望。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用自己的雙手在島上打造了一個衣食無憂的小王國。最后,在“星期五”野人的幫助下,終于返回了祖國。
28年啊,整整28年啊!這期間,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可他卻依然永不放棄,堅強的勇往直前。克服了孤獨,克服了恐懼,用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著所有困難。他建造房子,制造工具,圈養(yǎng)羊群,播種,施肥……在最后的緊急關頭,救起了一個并不認識的野人,他真是善良啊!
魯濱遜還是一個非常有毅力的人,任何事情都會全力以付。他工具不全,缺乏經驗,什么事都要花很大的努力,費很長的時間,但正是他的辛勤,讓他得到了回報:有船用,有面包吃,還有房子住……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卻沒有一樣不是他用無數的汗水換來的。
如果我是他,在大船遇到風暴并出事的時候,能冷靜地面對嗎?如果我是他,當流浪到荒島時,能依靠自己的勤勞逃脫困境嗎?如果我是他,當野人準備把他俘虜烤著吃時,能挺身而出嗎?
這時,我只能說:“不能”。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我們遇到了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可有幾次我們能靠自己解決問題呢?同學們,假如我們也到了荒島上,而島上沒有爸爸媽媽,我們還能依賴誰呢?書里有這樣一段話:“上天賜予所有人一種能力,有的人等待上天給他們創(chuàng)造奇跡,有的人則不怕苦,不怕累,用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奇跡。”奇跡不是上天安排,而是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所以,任何事情只能靠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智慧與自然界做斗爭,爭取生存吧!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魯濱遜不畏艱難,勇于改變命運的創(chuàng)新精神吧!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讀完這本書,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戰(zhàn)勝了迎面而來的一切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就是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
魯濱遜出生于一個英國家庭,他不滿足于平常的生活,告別父母與朋友,和水手們一起出海探險。不料,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附近觸礁,船身斷裂,水手們和船長全部掉入大海,只有魯濱遜是唯一一個幸存下來的人。他看到船上還有許多殘留下來的工具和食物,便用木頭做了一只木筏,把它們全都拖上岸,來維持暫時的生活。夜晚孤身的恐懼,讓他想起了父親的衷告,讓他覺得這是他不聽父親衷告的結果。
食物再多也終有吃完的那一天。一天,他決定在荒島上種一些糧食。他開始種植大麥和水稻,也不知道他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他努力的勞作,他還學會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獲獵物,并開始圈養(yǎng)山羊,讓它們繁殖,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他養(yǎng)了一只鸚鵡來打發(fā)寂寞,挖掘了一個山洞,且打造了些家具,擺設在山洞里。這使他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在一次打獵中,他看到一群野人在追著一個土人不放,土人被那群野人打得遍體鱗傷,他不顧自身安危與那群野人殊死拼搏,終于把土人從野人手里解救了出來。魯濱遜收養(yǎng)了土人,并為他取名,叫“星期五”。他教星期五說話,教他怎么做人。終于,在數年之后,他偶然間幸運的遇到了一艘英國船,從此結束了他長達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涯。
讀完這本書,我大有所感想。現在的小孩從來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每個人都像溫室里的花朵,一刮風就倒下了,受一點小小的挫折,也許就站不起來了。我們從來都沒有去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過,努力過,永遠都是向父母索取,父母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而我們卻只會所要,不靠用辛勤的汗水勞動。一次,我做一道數學題,我一會兒折紙,一會兒剪剪指甲,磨嘰了半天,一點進展也沒有,我便不耐煩了,出去玩了,扔下那道題在那。現在想想,可真是慚愧。
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只要每個人心中都有信念,那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名英國青年叫魯濱遜,他很小時就想外出冒險,不聽父母的勸告,開始了海上冒險。不料有一次發(fā)生意外,他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被困在了荒島上。雖然他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一無所有,但他通過自己的雙手,種麥子,做桌椅,做葡萄干、面包,甚至還用籬笆做圍欄,用來訓羊。這一切在常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可是魯濱遜做到了。他運用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戰(zhàn)勝了困難,并在荒島上整整生活了27年兩個月零19天后才回歸祖國。
如果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會埋怨命運的不公平,然而魯濱遜沒有。他不僅不抱怨,反而很感謝上帝,感謝他讓自己生存下來。盡管他置身荒無人煙的孤島,可他每天都祈禱上帝和閱讀了《圣經》,每年還舉行一次上島紀念日,懷著感激的心情感謝上帝給他的種種恩惠。換一個角度思考,假如我是他,我能像他那樣在逆境中堅強不屈地生存下來嗎?我能利用我手里僅有的一些物品在荒島上生存28年嗎?我能樂觀面對現實而不放棄逃生希望嗎?這些我都不能,大多數人都不能。而他,魯濱遜做到了,甚至做的更好。而這28年歷險也成了他這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學會了自力更生與創(chuàng)造。
我想,魯濱遜在荒島上的都應該是在痛苦與煎熬中度過的,可他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有時,他摘葡萄,曬葡萄干;有時,他外出捕獵;他有時馴羊,擠羊奶。他還意外發(fā)現,以前他把糠皮抖落的地方竟然抽出來幾根穗子。他根據這個發(fā)現,決定種麥子和稻谷,用來做面包。第一次播種時的種子沒有出苗,這次經驗使他幾乎成了一位農藝家,收獲了近兩噸的糧食。為了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他使用陶土燒制了鍋,用來做湯。
而野人“星期五”的出現更是讓魯濱遜開心不已。星期五本來是一名即將被野人吃掉的俘虜,經過魯濱遜的幫助,逃脫了被吃的命運,和他成了朋友。并且教他英語和文明。后來,魯濱遜設計計謀救出了一名船長和船上善良的人,坐著貨船和星期五一起離開了荒島。
這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困難和危險,不要放棄希望,只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樂觀面對現實,就能成功克服困難,甚至你能像魯濱遜一樣創(chuàng)造一個超乎自己和所有人想象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