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秀到卓越讀后感
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詢。做咨詢的風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結論,在表述的時候并不需要把各類信息一一道來,給客戶的是明確的結論,要講出來的信息都是經過篩選之后的、可以用來支撐這個結論的信息。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書中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是一個明確的結論,再輔以各類事實佐證。如,第二章的“第5級經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殘酷的現實但決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對自己所剖析的這些企業,遠非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學術研究或是簡單的面對面訪談那么簡單,作者曾服務于大量的名企。從書中,我們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對于企業管理的見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資料介紹。企業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脫離具體的市場運作,空談企業管理,很容易掉進“只講大道理,實際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團隊的經歷,可以判斷,書中的觀點并非空中樓閣。
弄清楚這兩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這本書堪稱管理經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觀點。
一、看作者如何做調研
1、確定研究對象
本書的研究團隊花了6個月的時間做“財務分析”研究,選定研究對象。選定條件異常苛刻:第一,其累積股票收益率在15年內相當于或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顯的轉折點,在隨后的15年中其累積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場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個公司表現出的從優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須獨立于本行業,若整個行業都是如此,就放棄該公司;第三,保證根據附加標準作出選擇時不會帶入個人的偏見,任何可能給研究帶入個人偏見的選定條件都不予采納。
花6個月的時間、以如此之高的標準作一項研究的準備工作,態度之嚴謹令人佩服。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平時言必及執行力,但是正向的執行力,應該是把對的事情徹底地做好。
2、大量資料的收集與系統的分類
整個團隊閱讀并系統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記錄了多頁的專訪內容,并將這些資料歸入戰略、技術、領導等類別。
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從千頭萬緒中提煉出明確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觀點,再用數據對其進行檢驗,然后修改原有的觀點,構建一個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載住事實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觀點都能融合匯集成一個前后貫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經常寫報告,你就能理解這句話的價值。事事求完美的結果常常是寸步難行,寫報告亦如此。
二、最有啟發的幾點
1、第5級經理人
書中對于第5級經理人的描述,與我們平時生活中、媒體中見到的成功領導有點差別。相對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標前進的第3級經理人、執著追求愿景的第4級經理人而言,第5級經理人具有雙重人格:平和而執著,謙遜而無畏,甚至能夠為了公司利益犧牲個人利益。
看這一章的時候,腦子里想起一個人:馬化騰。一直沒有關注過這個人,只是記得一段訪談,大意如下:馬化騰說自己是個很不習慣公開演講的人,但是現在因為公司需要,才經常會在媒體露面。就這么一個細節,始終記得這個人,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