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語言的魅力》這一課,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乞求幫助,在木牌上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那些華麗的紳士、貴婦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們,看見都是淡淡一笑,便姍姍而去了。而被讓.彼浩勒一看,連忙把木牌上的語言修改為“春天到了,可是……”,就因為這些話語,才打動了行人的同情心。難道這不是美妙語言產生的巨大力量嗎?
木牌上的語言,都以老人雙目失明為出發點,但老人的語言“我什么也看不見”,還沒有他的外貌有說服力,難以打動行人。而詩人“春天到了,可是……”,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把美麗的春天,和可憐的老人形成對比。語言富有感情色彩,調動了行人隱藏的善良之心。由此可見,語言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無限的魅力,是人們連接愛的紐帶。
詩人的話含有豐富的感情色彩,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春天到了,應該是春光明媚、鮮花開放的日子,人們可以盡情的享受。一個“可是……”,讓人們想到老人的命運,產生了同情,這樣強烈的反差,自然的調動了行人隱藏的善良之心。
而現實中的我也是這樣,把美妙的語言傳遞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讓他們也說出這樣的語言,讓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語言的魅力》。
詩人讓.彼浩勒幫助了一個盲乞丐,他通過簡單的幾個字,引發了人們對春天的遐想,喚醒了人們對傷殘人的同情心。
通過這篇課文,我感受到語言文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時一句話可以讓人勃然大怒,有時一句話可以讓人開懷大笑,有時一句話可以讓人愁眉不展,有時一句話可以讓人輕松釋懷……
簡簡單單的文字,卻凝聚了無窮的力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我要認真學習,理解每一個文字,并充分運用他們,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樂,豐富多彩!
魅力是什么?是涂著化妝品的少女?是西湖的淡妝濃默與千姿百態?還是來自那些作家的著作的字里行間?
都說巴金的小說是很有魅力的,可是我就是不相信,不相信那短短的幾行字中竟能是哭的發笑,餓的飽足,冷的溫暖.不過,最近我閱讀了《還魂草》,真的是感受到了他的語言的魅力了 ,每一個字詞中都帶著有他強烈的思想感情,讓人似乎能把所有的思想都投入進去,身臨其境啊 !
這本書是講述巴金對那時的戰爭發生的一些事情所得的所思所想。對那些窮人的打抱不平;對爸爸遇到的事情有所動情;對沉落的中國人滿懷憎恨……
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當一個護士好過我當一個作家,因為他可以幫助那些不幸的病人:攙扶這個一把,給那個拿點東西,拿藥來減輕第三個人的痛苦,用安慰的話開驅散的四個人的寂寞。”
這句話我足足讀了5遍。真的,他寫得是那么地明了,似乎都走進了我的心里。他地心是那么地和諧,他那種渴望和諧的想望對我的感觸很大,這讓我想起了南京大 屠殺。想起了那些殘忍的日本鬼子,痛苦的中國人。那一幕幕被屠殺的中國人的畫面。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個個都以淚洗面,失聲痛哭。
那些日本人不管少的,小的,老的,大的,下場都只有一個字——死。更可惡的是,他們連在孕婦肚子里的小孩也不放過,將孕婦的肚子破開,把小孩挖出來,再殺掉。啊,真的是無法想象啊,那些日本人真是太沒有人性了。他們為什么就不想想中國人的感受那,只想著自己,沒想過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似乎一個中國人的價值 在他們眼中連狗都不如,在他們眼里只有錢,錢,錢。社會是那么的不和諧,整天就這樣打打鬧鬧,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