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作文 21 怎樣寫讀后感
老師常常布置寫讀后感。
同學們讀了某一本書、一篇文章,或名人名言后,總有自己的感想,有啟發,寫這一類文章,是小學高年級須掌握的內容。但總的來說,比較難寫好。即使初中學生亦如此。
就是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讀后感往往寫不好。他們“讀”的部分寫了很多,而文章重點“感”的方面卻寫得很少。換言之,就是把文章或書中的內容摘錄了一下,然后加幾句自己想法,以為就是讀后感了。其實并非。這里,寫不好原因是同學們不會議論,寫讀后感已涉及議論文了,你夾敘夾議作文都寫不好,寫讀后感也真難為你了。
寫讀后感,首先,你必須把你讀的一篇文章抓住最讓你有感觸的地方(不一定是感動)提取出來;再對此進行議論,也就是談你的看法;再把它引伸出來,舉例,議論;最后還要進行歸納。就一般而言,小學生按上面的步驟寫下來基本成功了。但必須聲明:文無定法,親泥老師提供的僅是一種常用方法。
今天,將向同學們介紹一篇下水作文《辦法不只是有一種》——讀《烏鴉喝水》有感。注意:前一句是正標題,后一句是副標題,不能都用讀某某有感這樣全班一致的標題。
因為要讓所有的網友都讀過的文章,親泥老師思前想后選中了這樣一篇文章。
〖一〗 先審題: 1這是一篇大家十分熟知的童話,它告訴我們什么呢?告訴我們烏鴉很聰明;告訴我們此路不通走彼路;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動腦筋。等等。 2這么聰明的烏鴉在動物界中沒有的,而這種愛動腦筋的人和事,你要在生活中找一找。 3你必須在這童話中提取一個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進行議論,發發你的感想。
〖二〗列出寫作題綱。 1簡述故事。 2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及想法。 3以此引伸出生活中此類事并談感想。 4歸納或總結全文。
辦法不是只有一種 下水作文
——讀《烏鴉喝水》有感
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說的是一只烏鴉找到一瓶水,可瓶口小,烏鴉嘴大喝不到。后來它銜來了石子丟到瓶里,水位升高了,烏鴉喝到了水。【這一段概括了故事大意,注意不能去抄書,要用自己歸納的辦法寫出來。】
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只有一種,關鍵是你要動腦筋。如烏鴉不是想出它的好辦,只是一味用嘴去喝,結果瓶碎水流,烏鴉依然喝不到水。 【這一段是上述方法的逆向推理,用逆向方法證明烏鴉喝水有其他辦法。但此路不通。】
這故事說明:許多事不能按老辦法辦事,要創新,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 【這里進一步提練出文章的精神,讀了以后感到還有一層意思,對烏鴉方法的進一步分析。】 就拿我們同樣熟悉故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事來講,孩子不慎掉到水缸里,生命危險。當時,按一般孩子的想法是趕快去叫大人來救小孩。而司馬光不是這樣想,他像聰明的烏鴉一樣,走不同的路。結果,只用了一塊小石頭就救了孩子。【這一段是根據上面一段的歸納出的道理,引伸出來,再舉例來說明。】
那么為什么別的孩子想不出這好辦法而司馬光想出呢?因為司馬光有創新精神。大家都往一條路上擠:把孩子從水中撈出來。司馬光也許這樣想過,但他覺得還有一種更好的辦法:把水缸里水放掉,而水缸一擊即碎。你看,一塊小小石頭不就解決問題嗎?簡單方便,又妙不可言。 【這一段進行了議論,議論司馬光救人的好,好在什么地方,他又為何與眾不同。】
在我們生活中也常常有各種看似簡單卻又奇思妙想的好辦法。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去發現,我們也能想出不少好辦法。創新并不是只有高深學問的人能辦得到,就是像司馬光這樣的小孩也可以想出來。關鍵是我們要獨立思考,想別人沒想的方面去思考。 【聯系我們自己生活進一步議論,孩子同樣要有創新精神,而且同樣可以行。】
這就是《烏鴉喝水》給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