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一課
第一課
一、教學目的
1.加強師生互相解,增強合作意識,共同構建穩定、高效的語文學習系統。
2.明確語文學習的雙重目標,掌握并運用具有高中語文學科特色的學習方法。
3.明確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內容,按計劃完成高一語文的學習任務。
二、教學設計
1.學情:學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經歷了學習上的重大轉折,但在語文學習上并沒有質的提升。所以,開學初的語文課應該引導學生逐步適應高中的語文學習,實現由初中向高中語文學法上的轉變,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教法:老師介紹,師生互動。
三、教學建議
1、本教案所用實例較多,教師視個人專業水平和學生情況酌情取舍;不論引用多少材料,教師要熟練掌握,出口成章,彰顯教師的語言藝術和人格魅力。
2、有些材料最好用幻燈片播放,讓學生聽得清,看得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內容較多,可篩選材料上1課時,也可上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千里有緣幸福相會
板書——緣 同學們,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個字的?有句俗話,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寺院里常有一對聯“佛門半開,有緣進來”,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兩千多名的高一新生,偏偏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就恰巧分到這一個班級里來,彼此成了同學甚至同桌,用流行語說“千萬人之中,沒有早一分,也沒有晚一秒,我們就這樣相遇了……”這就是緣。而各種因素我成了大家的語文老師,你我之間也就成就一段師生之緣。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那么對于這段緣分我們要不要珍惜呢?(惜緣)時下流行一種說法,表明關系的親密,緣分的可貴:同過窗(同學),扛過槍(戰友),下過鄉(知青)。你們祖輩是第二條,父輩是第三條,你們是第一條。大部分同學彼此還現在不管是你們遇到了我,還是你們彼此成為新的同學,請記住,這都是緣分。據我多年當老師的經驗,一般來說,學生都是比較重視同學之誼的。但會不會珍惜師生之情,尊重老師,這很難說。新學年伊始,今天我站在這個講臺上,因為我的良心要為你們負責,我會盡到作為語文教師的責任,珍惜這段師生之緣。但生命總是個變數,未來怎么樣現在也不好說。總而言之,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句唱詞“今生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慢慢地體會,你會發現各種無窮的奧妙。
我做大家的語文老師,有緣和大家在未來的一年里相處。因此先介紹一下自己。鄙人姓劉名善平,無字,無號,名不經傳。父母沒有文化,給我取名時按排行取了個“善”字,再加一個俗得很的字——“平”。小時候也有時為這個名字不夠響亮苦惱,長大后讀了中文系,發現這個名字大有文章可作,因此在這給諸位詮釋一下:同學們都知道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吧。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號靈均。平者,正之則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屈原的名字非常符合屈原的人生追求。我不敢自稱自譽,因此這么說:善,善良,當然善良在我們今天這個弱肉強食的,或者說適者生存的社會,顯得有點懦弱,因此作為自勉,這就不勉勵同學們作一個善良的人了。平,平和,還是平安呢?平和是一種心態,平安是一種祈福。而網名為無羈,意為不要被羈絆住,不要被什么所羈絆呢?正當盛年,39歲,應該是年富力強,人生事業應該是最輝煌的時候,但和四歲就知為兄長讓梨的孔融、七歲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九歲就知為父親暖席的黃香和十二歲就做了秦國上卿的甘羅相比,我已是老年了,更是一事無成。從個人的情況看,上帝把我分配到人生的一個普通班,或是差班吧,我沒有一丁點優越的家庭背景。我的智力平平,對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同齡人都要晚3—5年。我也不受命運之神的眷顧,每每我的人生有選擇時,我走的總是一條不是最正確的道路。因此我需要平和的心態來調節自己。另外當語文教師也是命運之神對我的考驗,我缺乏文才,因此這輩子要說做什么專家型的語文教師是不做他想了。但不管怎么說,有句老話:“既來之,則安之。”這么多年來我愿意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搞好語文教學。甘心做鋪路石,當然若有人不需要或嫌棄這鋪石又另當別論,那也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明確學習目的:
1、使學生認識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趣味性;
2、讓學生初步了解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和目的
3、讓學生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教學步驟——
一、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趣味性
1、學好語文是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瀟灑走一回”的通行證。
生活中因為有了語文而更加美好!
一、使你具有良好的素質,表現出你的文明程度,更具人文的精神。
二、使你能感受與欣賞到更多的美,想象力更加豐富。
三、使你能夠擁有雄辯的口才。
四、能幫你完你的 大學夢。
2、講一篇文章: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jǔ)僂(lǚ),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大家覺得宋玉的反駁精彩嗎?為什么?
運用了多種的表現手法:一、鋪墊;二、比喻;三、夸張;四、對比;
可以感受到一個美好的藝術形象:世界最美的女子的形象。使你的想象力更加的豐富。
如何稱贊一個美女呢?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看羅敷。
這里是《陌上桑》的文章中描寫羅敷的形象,里面運用了側面襯托的手法來描寫人物。
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
是宋玉為了證明自己不好色而攻擊登徒子好色而寫的:
鄰居家的女子(東家之子)趴墻看了自己三年,但我毫無動心;
而登徒子卻娶了最丑陋的女人為妻,并與她生了五個孩子。
這就證明我宋玉不好色,而登徒子好色。
對于宋玉的論證大家信服嗎?
這是一個在論證時違反邏輯的詭辯,也完全是牽強附會,強詞奪理,故意誣陷。
因為,宋玉的推理存在著嚴重的邏輯錯誤:見美女不動心可以推出不好色,但并不能推出對丑女動心者好色。所以,批駁宋玉的觀點就可以從其論證的不和邏輯上切入。
辯論能力——當代社會成功人士的法寶
另:一個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達嶺長城,不覺感慨道:“啊,長城!”旁邊的人以為他詩性大發了,都很興致地洗耳恭聽他的下文,誰知他卻說:“咋就這么長!”這就告訴我們,語文知識的淺薄,詞匯的貧乏,常常會影響思想情感的抒發。他不是不想抒發登臨長城的感情,而是他畢竟沒有最起碼的知識積累。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跟著父母去旅行,當他們乘坐的汽車行駛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的時候,小姑娘趴在車窗玻璃上,看著茫茫的江水,奶聲奶氣地吟出了兩句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兩句詩盡管用錯了地方,但他畢竟還有些許古詩詞的積累,比那游覽長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2、有趣:過去的茶葉專賣店,往往同時備有做工精細的小茶壺,供顧客品茶用或選購,壺身周圍還嵌著幾個字:“可以清心也”。這無疑是告訴人們常喝茶可以有心清氣爽的感受。十分有趣的是,這五個字你無論從哪個字讀起,都是一句明白的話。你看,“可以清心也”,固然通順;而“以清心也可”,也通順;“清心也可以”,沒問題;“心也可以清”,也沒問題,至于“也可以清心”呢,人們同樣可以讀懂。
3、“語文”難學,被外國人說成是天書。
一、字型有其特別的地方:方塊字。
二、音調多。
如:已、己、巳。
yǐ ;jǐ;sì。
戍、戌、戊 。
shù;xū;wù。
二、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和目的
4、教學大綱:“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今后工作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語文”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為其作了精辟的科學的正名。他說:彼時國人之意,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廢,故合言之。可見,“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和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和文學。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毛澤東同志說:“學生學學會了看書、作文,那他們出校后的發展,就有了常常用得著的工具了。”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聽、說、讀、寫四種能力。
語文學習的內容:包括字、詞、句、篇、語、修、邏、文。
語:語法知識;修:修辭知識;邏:邏輯知識;文:文學常識;
那么,我們高中應該怎樣學語文呢?《教學大綱》要求
1. 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課文。默讀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600字)。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3.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
(一)閱讀
4. 能對課文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
5.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
6.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見附錄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了解中國文學發展簡況。
8. 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于300萬字。
9. 能使用多種語文工具書,學習利用多種媒體,搜集處理信息資料。
(二)寫作
10. 作文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力求有創意。
11.理清思路,確定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
12. 根據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
13. 恰當運用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14.語言要規范、簡明、連貫、得體。
15.養成觀察、積累、思考和多寫多改的習慣。
16.作文一般每學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類練筆不少于3萬字。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語交際
17.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18.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恰當機敏地進行口語交際(包括交談、發言、演講、討論、辯論等)。
三、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先講一個故事:
郢人堊(è)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運斤斫之,石匠運斤成風,傾而斫之,堊盡而鼻不傷,郢立不失容。宋之君聞之,召匠曰:“嘗試為寡人為之。”石匠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已死久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有高超的技藝還要人與之配合。”
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必須要我們師生共同配合,才能夠把我們的學習學好。
做法一、加強朗讀,充分利用好早晚讀,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求:又快又準地朗讀,即眼到就要口到。
內容:可以是課文、自己認為好的課外美文、但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
做法二: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閱讀兩本名著,并寫讀后感。
《論語》《孟子》《莊子》;
《三國演義》羅貫中
《紅樓夢》曹雪芹
《子夜》茅盾;《家》巴金
<<堂·吉訶德 >> 塞萬提斯
<<巴黎圣母院 >> 雨果
<<歐也尼·葛朗特 >> 巴爾扎克
<<復活 >> 列夫·托爾斯泰
做法三、每人要準備〈〈古代漢語小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各一本。懂得上網查尋資料。
做法四、每位同學每周寫一篇周記。內容:自己確定,進行定期的檢查。
做法五、進行課前的三分中演講。內容:講故事、賞析詩歌等等。
做法六、每位同學每周要練習一張書法。
要求:認真嚴肅地對待,而且要工整清楚。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