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王子》有感
上次班主任研究會的幾位老師在給我們培訓(xùn)的過程中都談到了《小王子》一書,其中對于教育的重要意義與啟示感觸很多,針對自己之前讀書少的問題,趕緊找來閱讀。這真的是一部充滿詩意的童話,作品刻意追求并表現(xiàn)出來的想象力,智慧,情感,使孩子和成年人都喜歡,并隨時能夠發(fā)現(xiàn)新的精神財富,尤其對于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多啟發(fā)。
小王子所講述的是一個美麗傷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王子因為與一朵美麗驕傲的玫瑰花慪氣而出走,它在各個星球中漫游,分別拜訪了愛慕虛榮的人,酒鬼,貪婪的商人等,他對他們的生活很不理解,最后他來到地球,卻結(jié)識了蛇與狐貍,并從狐貍那里獲得了人生的真諦,知道了“愛是一種責任,只有通過交流才能找到友誼與幸福。”
王子第一節(jié)中的題目是“一頂吃掉大象的帽子”。小王子將自己的大作拿給大人們看,問他們是否被這幅畫嚇壞了,而大人們卻答道一頂帽子怎么會把人嚇壞。小王子說我畫的是正在消化一頭大象的巨蟒。既然大人們沒看出來,小王子又畫了一幅,這一次他把巨蟒肚子里的情景畫了出來,以便大人們能看清楚,大人們總要別人把什么事情都解釋的明明白白。看了小王子的第二幅畫作,大人們叫他把作品放到一邊,讓他將心思用在學習地理﹑歷史﹑算術(shù)和語法上。于是六歲那年,他放棄了當畫家這個偉大職業(yè)的夢想,兩幅畫作的先后碰壁讓他心灰意冷。
孩子畫的是一條蟒蛇,大人們卻看到的是一頂草帽,這種看待事物的差別,不單單是眼光問題,還有從看待問題角度折射出來的內(nèi)心價值取向和世界觀的不同。孩子的世界是神奇曼妙的,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永遠不明白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或者,只有富有愛心和童趣的人,才可以真正理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
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抱怨為什么有這么多不聽話成績很差的學生,總是采用生硬的話語來進行所謂的教育,孩子們能聽進去多少又或許這種教育方式產(chǎn)生了多少教育意義卻從未思索,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也從未及時反省。正如《小王子》中所說我們與學生的看待問題的眼光不同,所以在工作中與學生產(chǎn)生了許多無謂的“摩擦”。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這便是要求我們對學生的理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與張揚,實現(xiàn)他們身心素質(zhì)的和諧發(fā)展,這樣的教育或許才是真正的教育。
更好的貼近孩子們的心靈,汲取更多的教育原理,研讀《小王子》,我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