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點“狼性”—讀《狼圖騰》有感
馮小剛執導的《集結號》我一直沒有看,不是不喜歡而是不敢看,受不了里面純爺們的熱血奔騰的情感,這和女人帶來的傷感截然不同,女人傷感是眼淚、悲痛、哀傷而又歇斯底里,而男人卻是痛徹心扉深入骨髓的,禁不住渾身顫栗。所以,《狼圖騰》我買了將近兩年一直放在書柜里,一個原因是覺得自己閱歷淺薄,感受不到它的精髓是對它最大的褻瀆,另一個原因是承受不住它所釋放出來的悲壯,一如《集結號》。作者歷經32年,親眼目睹了千年草原的泯滅,他深入研究探索民族精神的支柱,完成這樣一部足以力透紙背警醒后代的大書。
回溯到1975年以前的草原,廣袤靜謐的草原水草豐美風光旖旎,一望無垠的濃綠中生活著牛羊、野馬、獺兔、田鼠、天鵝、野鴨……還有維系這里千年平衡的蒙古草原狼,它們體型碩大,充滿智慧,是草原之王。然而因為人類的掠奪殺戮,草原狼最終絕跡,于是舉世聞名的蒙古馬也消失了,一切美麗的東西都隨著草原的沙化變成了回憶。在書中,作者不僅僅只表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平衡相處優勝劣汰的生物鏈法則,更為重要的是草原狼帶給中華民族的深刻影響。
盡管在書的最后篇章中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數據,揭示了中華民族歷代王朝風云跌宕以及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的淵源,闡明歷代所尊崇的龍圖騰其精氣源自于狼。然書帶給我的震撼卻是無以復加的,原來狼才是最具人性的,而人則充滿狼性,狼展示的是至高的勇氣、智慧,藐視群雄的王者風范,人卻充分顯示出自私、貪婪、猥褻又殘忍的奴性嘴臉。以陳陣、楊克為代表的漢人和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人都是愛狼、敬狼的,他們熱愛草原,他們懂得人狼相處的平衡之道才是維系草原大命的根本,可是他們的善良面對強勢的政權卻無能為力,綿延華夏五千年的精神源頭被摧殘為朽木糞土,從外地涌來的大批流民只顧眼前利益,對草原大肆捕殺掠奪,人一旦失去戰斗的環境就會變得貪圖安逸,太平的表象下其精神則愈加腐敗頹廢。當狼老師真實的存在于草原之上時我們不懂得珍惜,非得用它們的鮮血換成一本書來警示后人,這代價太過沉重了。
草原狼是智慧的象征。它們從不打無準備之戰,而且都是以少勝多,組織嚴密。他們沒有孫子兵法,卻用兵如神,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將敵人一網打盡。為了獲取獵物,它們的忍耐力又是驚人的,在饑寒之下一動不動,等待敵人進入預設的埋伏圈然后迅速出擊,它們的戰斗也許只有幾分鐘,為了這幾分鐘的勝利它們能等上幾天幾夜。它們攻擊人類圍在高高石圈里的牛羊,居然想出了疊羅漢跳馬的方法飛進了石圈。陳陣一手養大的小狼在沒有任何狼教的情況下竟然會想到給自己挖一個狼洞避暑并會仰天長嘯。這是一群多么睿智令人敬畏的草原狼!草原狼是最有凝聚力的團隊。它們出戰各盡其職聽從指揮,隊伍訓練有素、神出鬼沒。它們身形比不上大象獅子老虎,可是它們卻是草原之王,統領草原千年,依靠的就是這種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草原狼是最具愛心的動物。它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惜與敵人周旋到底以命相搏。失去孩子的狼媽主動幫助同伴哺育小狼甚至可以撫養敵人的孩子,那些被狼養大的狼孩在人們看來是可憐的,可在狼的世界里卻是最幸福的,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為了生存它們征戰在殘酷的沙場,身受重傷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奄奄一息痛苦呻吟的同伴,它們會痛快的給上一口,用這種殘忍的愛結束傷者的痛苦保全狼族的力量。草原狼還是正義的俠士。它們對獵物從未趕盡殺絕,用智慧與人類戰斗獵取食物,除非人類不仁不義才會招致它們的報復。在食物緊缺的寒冬它們捕獵了一群黃羊卻被人類搶走,產下的狼崽也被人類殘忍的殺戮,于是狼群才獵殺了人類的馬群。它們獵取的食物從不獨吞,讓整個狼群都來食用,還為老弱病殘的狼留出一份,它們足以得到最高禮贊。
草原狼是自由的化身。它們一生都在草原上奔跑馳騁,它們狂放不羈桀驁不馴永不低頭。一只小狼從未睜眼就被陳陣喂養,它卻從沒忘記自己是一頭狼,它拼命的想要掙脫捆綁的鐵鏈,在搬遷途中甚至把腳掌磨爛了喉嚨撕碎了也不要被人牽著,當它的親人呼喚它的時候,小狼終于迸發了,它要回到它的世界,它要自由。馴養小狼的人屈服了,奄奄一息的小狼用生命換取了自由,或許在它最后的目光里它終于回到了狼群。狼生來就是高傲的!
看到這里我也不禁熱淚盈眶,還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小狼懂得的道理人類卻不懂得。正如作者所言:人類的歷史正是戰斗的歷史,當人類身上的狼性被羊性所代替,那就注定淪為被奴役者。當下社會太平盛世,然而自殺、吸毒、犯罪……層出不窮且越來越趨向低齡化,電視、網絡信息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緋聞、腐敗丑聞、色情交易等又充斥著人們的眼球,一再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在相互指責追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否需要反思其內在的深層原因是什么。草原狼身上所具備的內涵是深沉深遠的,正是有了草原狼才成就了草原蒙古人,譜寫了橫跨歐亞泱泱大元朝的神話。希望這種草原狼的精髓和文化還能被我們所領悟和繼承并深植于內心,讓自己永不停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