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滴水穿石的啟示》有感
讀《滴水穿石的啟示》有感
當我看到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時,我就在心里想,這篇文章一定就寫了小水滴常年累月地滴在石頭上,最后把石頭滴穿了而已,哪里談得上“啟示”二字?可是當我認真地讀完整篇文章后,才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篇文章不僅寫了安徽省廣德太極洞內的水滴石穿的奇觀,還寫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三位名人堅持、刻苦地學習和專研,直到最后成功,這說明了類似水滴石穿這一現象的一個道理:“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是啊,古今中外的名人們,哪一個不是這樣才成功的。想到這,我的腦中不禁把我以前書中看到的人物故事一一浮現,例如古代西漢時期的著名經學家匡衡,他從小立志做一個有學問的人,但是由于家中貧寒,買不起蠟燭和油燈,一到晚上,天色暗了以后,家中一片漆黑,不能看書學習,但是他又不愿意白白浪費晚上的一段學習時間,于是他把自家與鄰居家共用的墻鑿了一個小洞,這樣就可以引入鄰居家里的一束蠟燭光線,每天一到晚上,匡衡就是靠著這樣一束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 最后他成為了一個大學問家,這也就是著名的“鑿壁偷光”的歷史典故。再如,歷史上另一位名人——岳飛,他也是從小就立志報效祖國,在自己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字來時刻提醒自己,每天起早貪黑,無論嚴寒酷暑,都夜以繼日地學習文化、專研兵書、習武操練,終于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在生活中,我也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暑假里,爸爸教我學騎自行車,我一開始特別樂意,但是慘遭連連摔跤后,我被摔疼了、更是被摔怕了,說什么也不想再繼續下去了,打了退堂鼓,學習自行車這件事最后以失敗收場。現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真是有些說不出來的懊惱與慚愧,要是當時我咬咬牙,繼續堅持學下去,可能我就學會騎車了。
是啊,我們要時刻銘記“滴水穿石”所帶給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