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巖》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這本書里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革命戰士們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那是多么讓我崇敬的畫面。
在紅巖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了。
原名,8歲時,的母親帶著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板就為她特制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后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寫的《新名主主議論》和劉少奇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還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是啊,正如所說的,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成的。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
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并不像普通女性一樣整天以淚洗面,而是擦干了淚水,重新站了起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托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
在遺書中寫到,“假如我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希望他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多么偉大的啊,即使在臨死之際,也不忘讓自己的孩子為共產黨事業奮斗到底。
知道了的故事,我既敬佩又羞愧,因為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我只要遇到了困難,就會退縮,根本沒有勇氣去打敗它。
有一次考試,我沒考好。從此老師上課我就不再認真聽講,總是在下面做一些小動作。盡管老師好幾次找我談了話,但我還是一如既往,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讀了《紅巖》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用革命先驅的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我們還要學習革命先驅的精神,在生活中,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