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議論文:團結就是力量
歌德說:“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題記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對團結與協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迫切和重要。我國的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團結協作的重大作用。荀子曾說過一句名言:“每一個凡人,其實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禹。”凡人成為偉大的禹的條件是什么呢?這就是今天要講的團結協作精神。
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許多現實的事例證明,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團體,甚至一個部門,如果僅僅依靠領導的殫精竭慮而沒有員工的積極參與和響應,這個團隊不是有效的團隊,僅僅依靠某一個或某幾個所謂的精英人士孤軍奮戰,而沒有大軍團的協作與支持,這個團隊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人具有雙重屬性:一是人的自然屬性,二是人的社會屬性。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應該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人是群居的,這是人與動物界最本質的區別,如同魚不能離水,雁不能離群一樣,特別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社會專業化分工會越來越細。但是個人分工只是形式,不是目的,團結協作才是目的,每項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團結協作,離不開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在當今這個時代,一個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的,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只有在溝通中傳遞信息,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完善,才會做得更好。
團結協作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是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團結協作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一種道德品質。它體現了人們的集體智慧,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以后,設宴款待群臣時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朕不如張良。治國、愛民和用兵,朕不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百戰百勝,朕不及韓信。但是,朕懂得與這三位天下人杰合作,所以朕能得到天下。反觀項羽,連唯一的賢臣范增都團結不了,這才是他失敗的原因。”
我們提倡團隊的團結協作精神和互補精神,就是要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創一流的企業團隊。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不是廉頗的英勇善戰,也不是藺相如的口若懸河,而是兩人保江山為社稷為百姓,同仇敵愾,團結協作的胸懷。如果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一己私利了。這些典故和故事說明個人和集體只有依靠團結協作的力量,才能把個人的愿望和團隊的總體目標結合起來,講團結協作,會團結協作,能團結協作。這就要求牢記企業團隊宗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關心,每個人都能發揮特長、發揮優勢,尤其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無私地支持他人、幫助他人;要善于團結那些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共同把事情辦好,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更要相互理解和諒解而不是互相推諉,能夠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不是樹倒猢猻散。只有這樣才能超越個體認知以及個體力量的局限性,發揮集體的通力協作作用,產生1+1>2的效果。
總而言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占領一席之地,必須發揚團隊精神。作為企業的一員,讓我們身體力行、義無返顧的踐行團結協作,投身到團結協作的行動之中去,我們將不惜代價捍衛團結協作的碩果,更要為團結協作精神高唱贊歌!因為團結協作精神是企業團隊生存的動力和靈魂,我們都是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能展翅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