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出真知作文
何謂知?了解,明白,最終大徹大悟?何謂行?嘗試,實踐,終而學以致用?二者是人們提升自我的兩個階段,并無非孰輕孰重,孰難孰易。如果非要劃一個界限,那只能說知是行的前提,而行是知的升華。
“知,識也。”不論是技巧還是經驗,抑或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測,這些都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中,一同構成了人生中所有的所謂知識的東西。獲得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是繼承他人的記憶和經驗,也就是最通常的學習過程。讀一本好書,聽他人的諄諄教誨,從家人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有太多太多的媒介可以讓我們學習。誠然,記憶不等同于知識,只有融會貫通當然,知識得以拓展并隨著歷史的發展愈走愈深,得益于人們不斷地思考,探索。踏在前人鋪好的基石上繼續建設,這種模式適用于全部學科的知識積累。知不應只停留在嘴邊,只會侃侃而談者和鸚鵡學舌沒有差別,只有將知識深深印在心中,這些知識才能真正改變人的行為,豐富人的底蘊。
“行,人之步趨也。”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大概是對“行”的最通俗的解釋了吧。然而天下的實踐,并不只是出去走走就都能透徹地了解了的。實地考察當然是實踐,還原書本中的實驗也是實踐;驗證一個理論是實踐,發掘理論并探索更多價值更是實踐。不僅僅是驗證,更多的是拓展,這便是實踐的真正意義。沒有拓展,人類談何進步。
由此可見,二者都是在求知進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并且同等重要。人們總是試圖說明“行”應該是“知”的后續階段,并且想要完成也不甚容易,然而不曾想過,難道對于知識的探求不也是“行”一種的方式嗎?運用掌握的知識來探尋更深層次的真理,不也就是對于這些知識的實踐與利用嗎?如此,“知”與“行”不再是那么對立,反倒是在某一點上交融了,這一點也就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尋求的臨界點。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只知其中一個而忽視了另一個,或是死記硬背生怕漏下什么,或是沒有方向地亂做一氣。或許,人的能力本就不足,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用盡畢生心力也就只能達到其中一個的極致境界。而有人或許連極致也難以觸及,剛剛入門就淺嘗輒止。與其討論兩者到底哪個更難一點,不如說其實兩個都很不易,尤其對于想做到精通的人而言。
實踐與真知,兩者不僅是因果關系,更是并列關系。它們同等重要,也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地去做,去實現,去力學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