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議論文范文
議論文在高考作文中頻頻出現,已經成為高中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議論文的標準是怎樣的?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標準議論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標準議論文范文篇1: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各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找準位置,需要審視自我,認清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種尊嚴,讓山花燦爛,山風拂面,讓每一處角落都滲透夢的語言,讓我的價值在太陽底下展現;如果我是水,就要流成一種磅礴,讓小船遠航,魚兒歡暢,讓每一股細流都一往無前,讓我的價值迎風吟唱。
找準位置,需要相信自我,肯定自我,用一顆不屈的心擎起千斤重的理想。
也許我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也許我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許我們“仰天大笑出門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有幾多豪邁與灑脫。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相信、自我肯定中升起的傷痕累累的星。
找準位置,那是張騫“鑿空”的駝鈴陣陣,那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黃沙漫漫,是衛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獵獵,是岳飛拔劍戟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是鄭和下西洋的浪花飛舞,雄心勃勃。
找準位置,不能讓迷霧遮住雙眼,不能任狂風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懷抱,我們依然堅強地擦亮雙眼,尋找生命的契機,等待機遇的光臨。
綻放光彩,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戰,讓生命像寶劍鏗鏗鏘鏘閃著寒光,讓生命像寒梅的一縷暗香。居廟堂之高而心系蒼生,處江湖之遠而樂觀豁達。
綻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的飛蟲,也要努力飛翔,努力張開翅膀去擁抱自己的夢想。
沒有人因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鋒”那是和諧社會的“螺絲釘”,平凡的“焦裕祿”那是兩袖清風的豐碑,你和我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崗位一樣會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樣可以匯聚成江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準位置你會像蛟龍掠過淺灘小河,到浩瀚的海洋上擊水三千;你會像大鵬飛越平地低空,在蒼茫的天宇中扶搖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標準議論文范文篇2:談骨氣
吳晗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民族。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后,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后者,要把這片忠心紀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
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起來反抗。
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還有個例子。民主戰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20xx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無產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標準議論文范文篇3:論書與讀書
林語堂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淺深耳。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廂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文人讀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昔人欲以十年讀書,十年游山,十年檢藏。予謂檢藏盡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載足矣。若讀書與游山,雖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償所愿也。必也如黃九煙前輩之所云,“人生必三百歲”而后可乎?
古人云:“詩必窮而后工。”蓋窮則語多感慨,易于見長耳。若富貴中人,既不可愛貧嘆賤,所談者不過風云月露而已,詩安得佳?茍思所變,計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見之山川風土,物產人情,或當瘡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澇災禍之后,無一不可寓于詩中。借他人之窮愁,以供我之詠嘆,則詩亦不必待窮而后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