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好問是帆
萬物有道,知識無邊,學海無涯,好問是帆。
——題記
萬物有道,知識無邊,學海無涯,好問是帆。這個道理我知道,是在昨天。今天,我更懂得,世上有些時候不妨多問,有些時候不妨靜思;有些東西隨處可問,有些東西卻無從詢問。顧城說得對,“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倉頡造字,告訴我們“問”得將嘴關在門內,就是說面對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你必須學會用眼睛、用頭腦去思考,學會“問”的技巧,不要盲目的有疑就問,要三思后再問。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站在汨羅江畔的屈原,你苦苦找尋著挽救楚國的途徑,你問天問地問世人,然而,盡力吶喊無人聽,豺狼當道天欲傾。能回答的只有你那“九死其猶未悔”的心,能做的只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一個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的政治家詩人。你才華橫溢,本可以兼濟天下,命運卻將你貶到偏遠的黃州。你舉杯問天,把酒望月,然而,天空陰云密布,月亮深藏宮中。能回答你的,只有你那顆撲撲跳動的為民之心,只有你那寬廣豁達的胸襟:不公的命運,何須去問;不幸的遭遇,何必操心——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問”自己,卻聽到了歷史蒼涼的聲音;我“問”自己,更聽到了現代的強音……面對黑暗的社會,毛澤東“獨立寒秋”,“問蒼茫大地”,大地無語,湘水北去。面對失敗,毛澤東向世界發問——中國的出路在哪里?蘇聯人說,“城市包圍農村”。再次失敗,毛澤東無語,他問自己——革命的出路在何方?無數次血的教訓終于在他心中凝成一句強音:農村包圍城市……在那條曲折的小路上,有一個老人在踽踽獨行。他目光深邃,心情抑郁。社會主義已走了二三十年,為什么中國經濟長期停滯,人民生活長久窘困?他問。云不語,草萋萋,鳥兒無憂無慮……小路上留下他一行行堅實的腳印。終于,一個聲音震撼了神州大地——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在,中國經濟崛起,令世界稱奇。然而,外國人說:最好的工廠在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在我們手里。說得好,說得對。求佛求仙求神靈,不如求自己;問天問地問別人,不如問自己!最先進的技術何處去問?要擁有只有靠自己,靠創新。培養創新人才,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尋找光明;上帝給了我會說話的嘴,我會用它去問自己,問他人,問人生。
是啊,萬物有道,知識無邊,學海無涯,好問是帆!心中時時有風,才能像莊子一樣游得逍遙自在;人生路上處處善問,我們才能夠漸行漸遠!
[名師點評]
文章下筆煉出一方比喻“學海無涯,好問是帆”,用作文題,亮出主張,彰顯主旨,猶如樹起一面旗幟,給人鮮明地指引。然后,作者用題記,總領全文,直奔主題。將目光投入現實和歷史的星空,關照自身,觸摸歷史,旁征博引,縱橫馳騁。從問的起源、問的技巧、問的作用和偉大歷史意義等方面生動而深刻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所引事例典型而翔實,精彩而有力,所說道理,入理入心,令人頷首,表現出作者深厚的閱讀和積累功夫、扎實而靈巧的寫作功底。
文章起承轉合,靈活自如,引證說理,有力有理,毫不拘泥。由于作者多方調動一切積極的語言因素,刻意打造自己的語言,使文章辭彩飛揚,鏗鏘響亮,極富感染力和鼓動性。文章開闔有讀,首尾照應,結構十分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