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今天
抓住今天 “快!快接球!真棒!”操場上我跟同學玩得正起勁。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丟沙包……突然,一陣吵鬧的鐘聲把我吵醒了。唉,怎么又睡著了。看一下時鐘,已經6點鐘了,還是快點起床吧!時間飛逝,真不敢相信,偶爾還帶著一股想玩的沖勁的我,轉眼間就讀6年級了。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愿意回到那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幼兒時代。但這畢竟是天真、幼稚的想法,與其向往那種快樂的年代,不如珍惜時間,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努力學習,畢竟未來是光輝燦爛的。 “抓住今天”是老作家姚雪垠的一個座右銘。他每天寫作、讀書、研究幾十個小時,20年來從不間斷。這種精神不正是告訴了我們要珍惜時間嗎?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總有一些人存在“欺騙自己”的不良狀態,他們總認為只要今天過得快樂,那么今天的事情明天再做也不遲。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拖下去,他們終究是一事無成的。試問,春天交了白卷的人,到秋天,他還有資格唱豐收之歌嗎?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這是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古今中外,有許多科學家,文學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多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美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有1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難道不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嗎?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也不浪費一丁點時間。他留下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難道這些智慧的結晶不正是抓住今天,燃燒生命火花的光輝記錄嗎? 歷史的典型事例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告訴了我們:珍惜今天,抓住機遇者,成功之路將是為我們鋪開,光明的前程將等候著我們;荒費時間,放棄機遇者,人生將是窮途末路,且充滿黑暗和風險。我們一定要抓住今天,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正確的面對生活,面對未來。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時間是無情的、可怕的;人生必定是短暫的。我們何不抓住今天,擁有希望,把握明天,做一個輝煌的“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