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啊,他們都有著非凡的貢獻,可是,跟牛比起來,他們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作者。只要主人把繩套在他身上,他便知道了工作的時間到了,便一句話也不說來到“戰場”,也不會在心底報怨,而是一心一意地在“戰場”上耕耘,毫不偷懶,把主人的地耕得好好的,讓主人秋天大豐收。他還會拉磨,每當拉磨的時候,主人用皮鞭打他,他從不抱怨,也不呻吟,而是一心想著:這是為了我能把速度加快,便于工作完成,讓我早休息,它就這樣任勞任怨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勞工作著。
他是一個有風度而又有奉獻精神的紳士。當他不工作時,他便孤獨地呆在牛圈里,默默地吃著香噴噴的草,慢慢地咀嚼著,用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這樣重重重復復幾十次,直到消化全部。之后把奶擠出,貢獻給人類,讓他們補充好營養。
他雖然很安靜,但時而也非常的勇猛。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當他遇到兇猛的老虎,甚至比老虎還兇惡百倍的猛獸,他也不怕,只見他端起明晃晃的牛尖角,向敵人沖去,與敵人拼死一博。他的牛勁一上來,頃刻工夫,只聽見“咯咯”直響的聲音,對手的筋骨就會……而牛卻帶著勝利者的笑容走出戰場……
他的貢獻很大,從一出生便無時無刻地為人們貢獻,不是耕地,就是拉磨,或是擠奶。到了他最后的時刻,面對自己死的命運,他很堅強,并沒有沮喪,也沒有悲哀,更沒有傷心,而是在離去之前的時候給世界一個燦爛的笑容,給人們留下默默無聞的身影,即使是最后一刻也不分心,而是用絲毫不改的笑容和身影面對。
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牛吃得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