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讀后感作文1500字
看完了小說《恰同學少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他沒有遇到學貫中西,致力于培養于國于民有用的人才的有名的大學者楊昌濟,他能夠將自己的雄心壯志付諸實踐嗎?他還會是今天我們眼中的人人敬仰的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嗎?也許,可造之材真的需要有慧眼的人來欣賞,來相助,《恰同學少年》讀后感。正如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楊昌濟,可以說是影響了毛澤東一生的人。如果說,毛澤東是一匹千里馬,那么,楊昌濟就是發現千里馬的伯樂。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毛澤東了解到湖南第一師范,并下定決心要在那里有所作為,他說:"我毛澤東沒別的本事,就一條,認準了的事,我一條路走到黑,就在這里,就在這所第一師范,我死活要讀出個名堂來!"在言語中,就透露著他的霸氣和雄心,他不肯服輸的心,也許也正是他取得各種成功的保障,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本該是去謝絕一師校長孔昭綬的聘請的楊昌濟當機立斷地說愿意來一師任教。因為他被毛澤東的入學考試作文字里行間那一股壓不住的勃勃生氣給深深地震撼了,他知道,這個人將會是不可埋沒的人才。以他的話,就是"此文之中,越看越有一股壓不住的勃勃生氣,以小學教育之優劣,見戰爭之成敗,國家之興衰,縱橫馳騁間豪氣沖天,立意高遠而膽識驚人。文采華章,固屬難得,而氣勢與膽識,才是天縱奇才的征兆!此子筆下雖粗糙,胸中有丘壑,如璞中美玉,似待磨精鋼,假以時日,當成非凡大器,非凡大器!"由此可見,毛澤東給他的第一印象之深。而他對毛澤東的欣賞,溢于言表。
在第一堂課上,楊昌濟也同樣地給毛澤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那兩行蒼勁有力的大字: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引起了毛x東的深思。而楊卻在毛那雙平靜卻隱含著讓人必須面對的剛毅的眼睛讀出了鴻鵠大志。他們不僅是師生,更是朋友。知道毛熱愛看書,于是他把自己的書借給毛看,還叫他周末到他家去做課外輔導;知道毛幫錢都訂了報紙,連布鞋破了也不舍得換時,他不但給錢他去買,還親自去幫他買回來。也正是楊對毛性格的了解和信任,毛澤東可以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在一師里大展拳腳。
當毛澤東在一次次作文課上被袁吉六說作文鋒芒太甚,要含蓄,不要有三分主意就喊得十七八分響時,他超級不服氣,和老師大吵,且氣壯山河地沖出教室時,校長和其他老師都無法讓他認識到錯誤時,是楊昌濟一番話讓他連夜就去跟老師道歉。如果沒有楊,毛是否還會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和袁老師格格不入?
當毛用"二十八年畫生"為名把征求有志之士的啟事貼到周南女中,而遭到女中教務長的強烈抗議時,是楊昌濟把事情原委說清,并解釋其用心,才獲得她的理解和支持。楊的睿智和支持為毛之后的各種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楊昌濟是毛澤東的良師益友,是他的伯樂,是他的堅強后盾。如果沒有了楊昌濟,也許歷史也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吧…
每個人,真的都需要有這樣一個伯樂來發現自己,來欣賞自己。高山流水,知音難尋。知音猶如鷹之兩翼,折斷一翅,鷹將永遠不能擊射長空。希望我們都會擁有自己的伯樂,然后如千里馬策馬奔騰,享受追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