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敘事作文 :春天的故事
三十年前的那個末冬,娓娓地講述著一個美麗的初春。
——題記
“改革!唯有改革,中國才能富強!”走在大街之上,駐足于摩天大樓之間,您飽經滄桑卻仍鏗鏘有力的呼喊在耳畔激蕩。掃去天空的陰霾,消融大地的冰雪。是您以農村和城市為背景,書寫著強國的藍圖。然后將手一揮,煦暖的春風從敞開的國門滾滾涌入,恩澤大地,吹遍人間。聽,那是生命的拔節;看,那是生命的騰飛!
仍是浸沒在苦澀的汗水,沉溺于腐朽的黑暗。當1979年的第一縷陽光下,伴隨著新年的鐘鑼,孕育著一個夢。在一個美麗的春天里,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款款道來······
曾在盛夏樹影下聽爺爺講,夏日的雨,沉悶而暴躁。村落里,幾個零星的茅屋被泥濘的小路曲折地包圍,仿佛吹一口氣便會塌陷。爺爺扛著鋤頭,奶奶背著籮筐,踩著軟泥青荇奔回家避雨。雨愈下愈大,風裹攜著豆大的雨點沖刷著泥路,鞭打著河面,侵襲著茅屋,冰冷的雨珠滲進簡陋的屋蓋,滴濕了坑洼的地面,沾濕了過夜的床鋪,更浸濕了他們落魄的臉龐,“轟”然一聲,院子里砌的泥墻在狂風中被傷得體無完膚,爺爺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
講到此處,爺爺沒有繼續,眼睛里盡是痛楚與辛酸的回憶。繼而,爺爺的雙眸閃爍著希冀與光明,好似陽光燦爛。他迫不及待地講述:“1978年,對!就是在1978年,我們村里運來了一大批磚頭,整村里人喜出望外,好奇地跑到村頭去瞧瞧新鮮。深紅的磚整齊地擺列在拖拉機上。挨家挨戶的風吹墻倒的爛泥巴,換砌成了堅固防風的硬磚墻,搖搖欲墜的茅草屋也建成了像模像樣的小合院,有雞窩,有豬圈,一小塊韭菜地。漸漸地,軟泥路變成柏油路,去城里的路也通了,經常一伙坐車去集市買賣,生活真是比以前愜意多了!”爺爺瞇著眼,望著天深深地呼吸,意味深長地感嘆:“1978呀1978,改革開放呀不會忘!你們是祖國的明天啊!”依偎在老人的懷里,是泥土醉人的芬芳,有冬末的深沉與執著。
如今在日新月異的天地里,在飛速流動的信息中,我依稀能嗅到那泥土的芬芳。朦朧的初春用她最美的旋律譜寫著從茅屋到大廈,從泥徑到航線的奇跡,是改革,更是辛勞的雙手!釋然的芬芳仍在流動,傳遍挨家挨戶······
難忘中秋月夜,院淡雅的桂花香與醇重的月餅香,在餐桌上裊裊升騰的熱氣里彌散。一家人圍著爺爺奶奶,敬一杯佳釀美酒,或是品一碗桂花蜜茶,靜靜地聆聽著長輩們風雨中的回憶,享受著充滿庭院中的天倫之樂,不勝快哉。
那是一個缺衣少食的年代,那家子米缸見底,這家子油鹽皆盡已是尋常之事,走,到路上摘點野菜,滿眼的欣喜誰又知盡是滿嘴的苦澀。中國仍在沉睡,在缺錢少糧人多地荒的處境里,各家不得不憑糧票去領取有限的食物,于是每日的餐桌上僅有稀飯、野菜,多少次兒女饑餓可憐的眼睛望著爺爺奶奶,他們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恐懼與無奈!
奶奶沉默了,低低吟唱著窮苦的民歌:“記得1983年,沒有了糧票,分田到戶,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責任田,至少解決了溫飽問題。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錢,曾經的有啥吃啥,終于可以吃啥有啥。現在的日子,以前怎么也不會想到,你們一定要珍惜啊。”漸漸地,奶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如中秋的明月,在經歷無數次的暗缺,嘗盡人間的悲歡。終于在改革開放的新風下春意盎然然。守望著多年以前建的兩層小洋樓,我們溫馨地笑了,融在濃濃的感激與幸福之中。
恍惚之間,蕭聲悠然,春意甚濃了。穿越了一次次山花的綻放,穿越了一季季春雨的滋潤,但當我們穿梭于繁盛的夜景,在一次次絕美的霓虹里回眸,在一朵朵驟放的禮花下仰望,你可曾聽到春天格外輕快的腳步?
他們聆聽到了,格外地清新暢快,他們流轉的眼波里漾滿了從勞苦到愜意,從絕望到光明。我們的長輩見證著奇跡般的歷史,造就著偉大的時代!祖國一天天富強,抗洪抗震后的勝利,一次次地飛天,以及雄盛的奧運圣火……他們虔誠地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幸福地諦聽著那渾厚地聲音:“改革!唯有改革,中國才能富強!”
一聲春雷,從我們的心坎隆隆滾過,嫩綠的竹牙從堅硬的磬石下爆破而出。挺立,拔節,騰飛!沐浴著改革的新風,聽述著老人娓娓道來的初春,讓我們握緊手中的筆,揮灑我們的文墨,續寫更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