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鄉(xiāng)的味道作文800字
篇一:
記得幼時,每逢過年,便會回家中幾天。農(nóng)村的新年與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少了幾分冷冰冰的水泥味,添了幾分淳樸的熱鬧味。農(nóng)村新年是有趕集的,幾里路沿邊全都是各型各色的小攤,人頭涌動,叫賣聲此起彼伏。當(dāng)然少不了各種美味,小時候我最喜歡叫大人給我買烤紅薯,從那煤黑色的爐子里夾出一個來,那冒著熱騰騰的霧氣,在寒冷的冬天還可以拿在手中暖手,雖說長著不算多好看的外表,掰開來香甜的氣息迎面撲來,露出黃燦燦的肉,咬一口,一邊被燙得張嘴不住地哈氣,一邊卻又感受著那香甜糯軟的美味,這本地的紅薯就如這鄉(xiāng)土間的人們雖有著樸實(shí)無華的外表,可卻都有一顆熱心腸。
爸爸最愛的小食便是粉漿面條,每次回來必嘗,坐在小攤上,看那攤主將鐵皮桶掀開,舀出一勺放進(jìn)那白色的搪瓷碗里,還在碗沿邊磕了幾下,接著手腳麻利地把旁邊小碟里的芹菜、黃豆等佐料各抓出一小撮出來,撒在上面,再端你的面前,熱氣和著面條的香味鉆進(jìn)鼻中,令人垂涎欲滴,初入口時,味道還帶有粉漿的酸澀感,可是慢慢品嘗粉漿中豆子的香味就蔓延上來,唇齒留香。面條的柔軟、芹菜的爽脆、黃豆的綿軟在口中交織出一種和諧的味道,就好似家鄉(xiāng)人民的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如意,也依然能過的有滋有味。
我們這里還有個習(xí)俗,吃大桌飯。初一那天每戶人家圍坐在一起。雞、鴨、魚擺滿了一桌。不僅如此,鄰里鄉(xiāng)親還會去送菜,每條鄉(xiāng)間小路上都充滿了各飯菜的香味,小孩子們就端著菜挨家挨戶的去送,末了總會得到幾顆糖。這桌上的飯菜,沒有那么多花哨的菜式,卻是包含著一年的辛勞和鄰里鄉(xiāng)親們的熱情,讓人品嘗到溫暖的味道,獲得新的一年的動力。
家鄉(xiāng)的味道,有自己獨(dú)有的味道,從鄉(xiāng)野之中誕生,在家鄉(xiāng)人民平凡樸實(shí)的生活中升華,融入家鄉(xiāng)人的情與思,成為在心頭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篇二:
“開飯啰!”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肴,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夸著:“好吃,好吃,家鄉(xiāng)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里的外公家?guī)淼摹ur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里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么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里真的有家鄉(xiāng)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xiāng)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門前的小菜園,不管什么時候去,那里總是一片生機(jī)勃勃,青菜、卷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yīng)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里,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里的弟弟,“這是什么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xì)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qū)別嗎?”“怎么沒區(qū)別?”阿姨說,“你再仔細(xì)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shí)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菠菜,是莧菜。”“那是什么?”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么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于沒有生活經(jīng)驗(yàn)的我完全戰(zhàn)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rèn)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里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里,特別地喜歡家鄉(xiāng)的菜。只要是家里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里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xì)觀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xiāng)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