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掉了一個壞毛病
我改掉了一個壞毛病
五年級許壯飛指導教師盧淑宜
我平時學習還行,紀律也可以,就是有一最大的毛病——不愛惜東西。再結實的物品到我手里用不了多久就變得“粉身碎骨”了。大到臺燈、鬧鐘、手表,小到鉛筆、尺子、橡皮……幾乎都被我弄得“體無完膚”。
為這事爸爸、媽媽沒少說我,可我就是聽不進去。
最近一次被毀壞的東西是小姑從美國給我寄來的“小坦克”造型的迷你手表。剛得到它時,令我愛不釋手,但沒出一個月它就被我拆得“七零八落”了。小坦克里的士兵的頭被我弄斷,表帶不知丟在何處,鏈子折成了三截……媽媽發(fā)現(xiàn)后批評了我,我卻很不耐煩、振振有詞地說:“您總是嘮叨個沒完,不就是價值10美元的一塊手表中嗎?壞就壞了吧,有什么了不起,值得這樣小驚大怪的。”在一旁的奶奶和爸爸也都說我做得不對。我把這些話全過了幾天,我從電視上無意中看到一部反映西北貧困山區(qū)孩子們真實生活的記錄片,那里的孩子們的生活現(xiàn)狀讓我十分震驚。他們與我年齡相仿,卻沒有錢買書和文具,更沒有錢買肉吃、買衣穿,甚至有許多孩子因家里太窮不得不中途輟學。可他們并不甘心,總盼望著有一天能重返校園,繼續(xù)坐在教室里學習新知識……盡管他們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但他們那種樂觀向上、努力學習的精神,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向往之情,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我。這只小坦克手表雖然只賣90元人民幣,可它對山里的孩子來說卻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能買許多書和文具,還可以適當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而我卻隨意毀壞,一點不懂得珍惜。想想山里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真感到非常慚愧。
從那以后,我逐漸改掉了毀壞東西的毛病。我要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捐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讓他們和我一樣,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點評:
作者按照先概括,后具體。先概括寫有什么毛病;再具體描述一次“壞毛病”的表現(xiàn);最后詳寫改掉“壞毛病”的原因;結尾略寫改掉后的做法。思路清晰,詳略得當。感情真實,語言樸素,立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