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箱“吃飽了”
最近,我發現我們小區的門口多了一個綠色的塑料桶,小區里已有不少紅色塑料的垃圾桶,這難道是同學們說的廢電池回收箱?我心里一陣欣喜,趕緊上前看個仔細,果然如此,里面靜靜地躺著幾十節度電池。這下破壞人類環境的慢性“火藥桶”總算有了自己的歸宿。我不禁為廢電池失去了它對人類的破壞作用而暗自慶幸。
以后的幾天,每當我經過這里,總忍不住過去看一看,可是我發現那只綠色的桶總是“吃不飽”,處于饑餓狀態,非常可憐。是不是我們小區的居民沒有廢電池?不可能吧!那么,怎樣才能引起居民的重視,讓回收箱食物充裕,過上不愁吃的幸福生活呢?
于是,我趁假日小隊活動的時候,和隊員們一起商量對策,大伙兒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最后決定兵分兩路,一部分隊員準備在回收箱的旁邊豎起一塊木牌,上面寫上“收集廢舊電池,共建美好家國”十二個醒目的大字。其他的隊員帶上塑料袋挨家挨戶地向居民宣傳廢電池的危害性,并把居民家中的廢電池收集起來。剛開始,大伙兒的膽于都很小,說話時語無倫次,臉漲得通紅通紅的,漸漸的我們的膽子大了起來,個個都能流利地向居民們列舉了廢電池一條又一條的罪狀。一位老爺爺聽了以后恍然大悟,風趣地說:“原來廢電池是個十惡不赦的‘殺手’,它不但污染環境,而且會進一步影響人體的健康,是人類的‘健康大敵’,我們一定要用高科技的手段對付它。”雖然我們說得口干舌燥,跑得腳酸腿軟,氣喘吁吁,但是我們心里都甜滋滋的,因為通過我們的行動,讓居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建造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配合,就從廢電池的分揀做起。最后,大家高高興興地把收集來的廢電池,放進了回收箱里。
可一次的隊活動起不了長久的作用。于是,我們經過討論,制訂出了確保廢電池及時入箱的持續性計劃:在每幢居民樓的信報箱旁邊粘上個硬紙板糊成的口袋,寫上“廢電池入袋”五個字,每周收集后放進回收箱。這樣,居民們的廢電池可及時并長期得到處理。大大減少了污染。
從此以后,每當我經過這只綠色的桶時,她總是吃得飽飽的,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似乎在對我說:“謝謝你,新世紀的環保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