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作文(3篇)
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作文(1)
今年是建黨90周年,我們回憶起了在那時的戰爭,也想起來許多的偉大人物,例如:樂于助人的雷鋒、視死如歸的、不怕犧牲的王二小······
最讓我懷念的是雷鋒,有一句關于雷鋒的名言是這樣說的“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無論走到,只要那看到有人需要幫忙,雷鋒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我讀過兩個很感動的故事。
第一件事: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第二件事: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這兩件事足以可以證明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們要向雷鋒學習。
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作文(2)
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感動,是人類高貴的情感。世界上令人感動的事不計其數,但有一件事令我感動,它讓我感受到人的優良品質。
那是發生在XX年4月6日的下午,汕頭南濱路發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校車與水泥車、桑塔納小轎車發生連環撞,造成了28人傷,10死亡的慘劇,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小轎車還著了火,而校車和水泥車則是粉身碎骨,那為什么還有不少傷員獲救呢?原來,在車禍發生時,汕頭海軍戰士們在進行體能訓練,正好經過南濱路,他們看到前方冒著煙,就迅速趕去,有的戰士向周圍借來滅火器,把小轎車的火撲滅后,有的戰士實施救援,當時有幾個傷員傷勢嚴重,海軍戰士們便脫下衣服,撕成塊,把血流不止的傷口包扎。當時校車油箱破裂,流出不少汽油,只要有一點火種,隨時都可能發生大爆炸,海軍戰士們便時時有生命的危險,但海軍戰士們把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地搶救傷員,救護車來了,他們把傷員一個個送進車里,而自己卻累得喘不上氣來。然后悄悄地離開。看完了這則新聞,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海軍戰士們不怕犧牲自己,他們極力搶救傷員,才能使一部分傷情嚴重的傷員得到生的希望,假如當時沒有海軍戰士的援助,死亡的人數還會增加。
海軍戰士的行為令我感動,他們搶救傷員的那一幕時常閃現在我的腦海之中。每當想起海軍戰士們奮不顧身的身影,我就會感動得潸然淚下。
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作文(3)
"叮鈴鈴"清脆的放學鈴敲響了,我收拾好書包和同學們有說有笑地往回家的方向走去.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行道上熱鬧極了.
"哇哇"凄涼的哭聲傳入了我倆的耳朵,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腳步,好奇心促使我和同學們快速來到擁擠的人群里,原來一個坐在母親自行車尾架上的小女孩的小腳趾頭絞進了正在飛快地轉動著的車輪里.頓時,小女孩的痛得忍不住直叫媽媽而她的媽媽急得走來走去毫無主意.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又拔拔小女孩的小腳.小女孩更痛了又大叫起來.媽媽沒有辦法了,好使勁地把鋼絲弄彎讓小女孩把腳伸出來.可是小女孩的媽媽怎么弄都弄不彎堅硬的鋼絲媽媽又著急了.胖胖的腳趾頭偏不聽話,死死卡在里面,就是不肯出來.措手無策的媽媽只好向圍觀的人們求救.人們都十分焦急,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找修單車的人來把車輪子的那幾根鋼絲剪掉吧!''有的說把車輪子拆掉,慢慢把小女孩的小腳趾扯出來吧!''還有的說;"讓警察來解決吧!'' 正在這時候,有三個青年轉身走進各自的小商店,又不約而同地走了出來,匆匆地走向出事的地方,只見一位穿著黑色外衣的青年手拿著鉗,另一位穿著綠色襯衫的青年手里拿著板手,還有一位穿著白色襯衫,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的青年手里拿著螺絲批.他們都是來幫助小女孩和她的媽媽的,一位青年蹲在自行車前面,用鉗把車輪的鋼絲鉗斷;拿著板手一面扶著車輪;另一位青年拿著螺絲批把輪子上的螺絲一顆一顆拆下來.他們三位人互相配合,小女孩的哭聲漸漸小了,路上的行人也幫助三位青年,剛才周圍緊張的氣氛也平靜多了."啊''一點一點地終于把小女孩的小腳趾拔了出來,一看,青一塊,紫一塊,我想這個小女孩的小腳趾一定是很痛的.'' 一切都平靜了,小女孩的媽媽正要向三位執心的青年道謝,可轉身一看,他們早已悄悄地離開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它卻深深地印在我們腦海里,因為我親眼看到了樂于助人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