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只毛筆想到的
由一只毛筆想到的……
我們家的抽屜里珍藏著一只破舊的毛筆,那是一只用了很久的,早已禿了頭的毛筆。它被爺爺小心翼翼的用一只木盒子裝著,還用一塊紅布把它包得嚴嚴實實的。
有一次,搬新家,我把媽媽的書櫥里的畫畫全給翻了出來,當一大摞畫畫鋪灑在地板上的時候,我都看呆了,有城堡,有梧桐樹,還有小橋流水……我不禁大聲地問媽媽:“這是誰畫的?真好看!”媽媽有些自豪地說:“是我上中學時畫的畫。媽媽小時候哪有你們現在的條件,一學期只有三根水彩筆,但是鉛筆卻不缺,所以全是鉛筆畫。”我瞪著眼睛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仿佛也被她帶入那個年代。媽媽是如此喜愛畫畫,但那時的生活并不能滿足媽媽的夢想。阿婆用手摸了摸灰白的頭發說:“別聽你媽的,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一天煮一鍋粥,吃到最后連鍋子都搶著舔一遍呢!”我聽到這里真覺得不可思議,想到我們中午吃飯還有同學把吃不完的白米飯給倒了,太不應該了。阿婆說:“給你媽有衣穿,有書讀就不錯了,畫畫能當飯吃啊?畫著玩玩,就別當真了。還沒有象你的爺爺那會兒,連個毛筆都買不起呢?”
我突然就想起了那只被爺爺珍藏的破舊毛筆,纏著阿婆講給我聽。原來因為爺爺是1948年解放前出生的,中國那時候可窮了,新中國成立后,爺爺到了上學的年代,雖然有書讀,可買只筆實在有點困難。為了能給爺爺買一只毛筆,爺爺的哥哥硬是餓了三天午飯才湊夠了錢,給爺爺買了只毛筆。爺爺用禿了,也舍不得花錢買,就用剪刀把兩邊剪一剪再用,用到實在不能用了,還不忍心把它給扔了,一直留在身邊,激勵自己勤奮學習。這只毛筆陪伴著爺爺度過了漫長的學生時代,直到他成為一名高級工程師,成為一名優秀的新中國建設者。
這時媽媽對我說:“上次,我差點把它當垃圾扔了,爺爺找回來后,就用紅布給包起來了。還說,這是見證了他成長的一只筆,也是兄弟情誼的象征。”
從一只破毛筆到一支鉛筆,再到我滿抽屜的水彩筆。我仿佛變成了那只筆,經歷了我們偉大祖國變遷的整整62個年頭。這些讓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年輕的姐姐,烈火中永生的,英勇的,堅強不屈的,留在朝鮮的……沒有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沒有那些為了共產主義獻身的共產黨員們,怎么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呢?
曾有人不理解的問一名共產黨員:“你們為什么要革命?搭上自己的生命值得嗎?”那名共產黨員說:“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能成為自己的主人,為了中國千千萬萬的兒童能有衣穿,有房住,有飯吃,有書讀,我的犧牲算什么?”以前我真的不理解,也不可想象,甚至不會明白媽媽小時候涂色彩時的擔心。打開我的畫夾,每一幅畫都是多姿多彩的,煊麗無比。當我現在看到時,心里充滿了感恩,也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的生活。
天正小學
三(5)班
江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