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鰍作文
“池塘里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兒子坐在電視機前搖頭晃腦地哼著捉泥鰍的兒歌。捉泥鰍對于從小就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他來說也只是跟著電視里哼哼而已。在我的腦海里,捉泥鰍不是這個樣子,而是我童年里最美的一幅連環畫。
那一般是田里剛割完早稻,泥鰍冬眠后經過幾個月的補充,正是肉肥味美的時候,田里還有淺淺的水痕,綠色的絲茅草簡單的浮在褐色的泥土上,禾蔸被水浸泡的懶懶洋洋的,田地里顯出一種收獲后的滿足感。
散學后的我和兩個小伙伴,光著腳丫,卷著褲腿,兩只鞋子一晃一晃掛在斜跨著的軍綠色書包上,手上提著中午帶飯的搪瓷缸,走在斜陽下的稻田里。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腳底踩著溫軟濕潤的泥土,一陣微風吹來,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揚。我們一字排開,在田里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用腳捋開浮著的絲茅草,找尋著泥鰍的洞穴。那是食指大小的圓洞,有時在草下,有時又在禾蔸旁,一看到小圓洞,我們就興奮起來,身子一扭把書包甩到背后,把搪瓷缸放到地上,慢慢地蹲下來。先用手扒開洞口的水草,再用食指順著斜斜的小圓洞往下翻泥巴,往下翻一點,慢慢就有水浸過來,我們一邊翻一邊用搪瓷缸蓋往外舀水,動作很輕,只怕驚動洞里的泥鰍。慢慢地往下翻了十幾厘米深,忽然感覺到有什么東西在碰我的手指尖,嚇得我急忙把手抽出來。結果用力過大,一屁股坐在泥田里,小伙伴們哈哈大笑起來,我一咕嚕爬起來,朝著他們舉起食指,做個噓的手勢,他們立馬收聲,又一起蹲下來繼續挖洞。有了剛才的經驗,我的手伸進去碰到泥鰍不再害怕了,干脆三下五除二,兩手并用,翻了個洞朝天,一條灰褐色的小泥鰍就露出來了。小家伙可能是在洞里習慣了,見到陽光不適應,也可能是害怕,活蹦亂跳地,只想掙扎著回到原來的世界里,可我們那能答應啊,我用雙手一捧,小家伙就成了我手上的俘虜了,它在我的手掌上里跳躍、扭動,頂著兩條胡須的尖尖小腦袋在我手指縫中擠來擠去,它用它的方式抗爭這一切。我可不管這些,打開搪瓷缸蓋,把它丟了進去,然后再尋找下一個洞口。
只要細心尋找,小圓洞還是有很多。里面住著大大小小的泥鰍,有的里面是一條,有的里面有兩三條。還有的時候里面住的不是泥鰍,而是鱔魚,碰到那種大的鱔魚,它還會用嘴咬我們的手指頭。
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的搪瓷缸里都有了半缸子泥鰍了,我們的身上也是滿身泥水,白色的確涼襯衣上沾滿了大大小小的泥巴印,像只臟兮兮的斑點狗,又像潛伏在泥巴地里的小戰士,我們提著戰利品,哼著歌兒,歡笑著回家去了……
家家戶戶飄起了炊煙,滑溜溜的泥鰍成了父親酒杯中的笑聲,而臟兮兮的我們卻成了母親口中的責罵。
滑溜溜的泥鰍,滑溜溜的童年,我寫下這篇文章,只想讓兒子長大后也能記得這種滑溜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