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培育出健康的“幼苗”
教師播灑的一片愛心,是誘發和助長學生上進的雨露養分, 師愛的力量是巨大的。當每個學生都能從你的言談舉止中直接感到“老師那么關心我”,自然會激發出“我不會讓老師失望”的進取意識。
幾年前,我接受了一個新組成的一年級班級,沒幾天就有幾個學生向我反映丟失剪刀等學具的情況,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般說,年齡較小的學生出現過錯行為大都是不理解道德準則,出于好奇或一時沖動以及不良行為習慣而產生的,并且又是比較容易矯正的。所以,我采取正面誘導的方法,想讓這位拿別人東西的學生能主動地交出所拿的東西。于是,我在班上宣布:“我們班有幾個同學的剪刀、筆等學具找不到了,他們很著急,估計是掉在哪里被誰撿走了。誰撿了,我們相信他一定會送回來的!”這里說“撿”、不說“偷”,并指出別人丟失學習用品的心情,強調相信而不用恐嚇的詞句,這對學生一時過錯行為是行之有效的(因為過去曾嘗試成功過),可這次卻不奏效了,幾天后仍沒有人把東西送回來,說明這孩子的不良習慣已經是比較嚴重的。她的壞習慣一直未被人所察覺、發現,存有僥幸心理,發展下去,會使這位學生走向邪路,而遭人唾棄。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我準備進行一次有關誠實方面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白怎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時,有一個學生反映,他中午來校后,把一瓶飲料放在桌上就出去玩了,可等他回來,發現飲料瓶不見了。我決定瞄準這一時機,查他個水落石出。我立即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查一下個人的抽屜和書包,看有沒有拿錯別人的瓶子?”我這樣說,一是讓學生樂意幫忙查找;二是想給犯錯的學生一次改過的機會。
學生們紛紛動起來了,他們仔細地查找。其中只有一個女生不但不在找,反而把一個瓶子拼命往書包里推,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刻走過去,把那只飲料瓶拿出來讓失主辨認,結果證實是她所為。下課后,同學們又發現她的鉛筆盒里,有自己丟失的剪刀等學具。在這種情況下,她還矢口否認自己拿別人的東西,并編出一套謊話來為自己掩飾。當時我沒有當眾表態,而是單獨找她談話,讓她懂得隨便拿別人東西是違反小學生守則的不良行為,發展下去會讓人看不起,而失去朋友。我又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如果你能主動承認錯誤,說明你很誠實。老師和同學都會因為你還小并且又誠實而原諒你的。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不會再拿別人的東西了。”這時,她哭著向我承認了這些東西都是她拿的?粗y過的樣子,知道她確實認識到自己錯了。過后,我又找她母親說明情況。以引起家長的重視,并做好家長的工作,以便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第二天,她帶了瓶家長為她新買的飲料及別人的學具,在我的引導下,恭恭敬敬地交給了失主,并說了聲:“對不起。”那幾位同學也很有禮貌地說:“沒關系,改了就好了。”我帶領大家熱情地鼓掌,并請大家原諒她,因為她已經用行動告訴我們,她改了。此時,教室里的氣氛是輕松、愉快的。
為了防止她以后被人看不起,遭受冷落,以至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我對她更加關心、愛護。她父母是外地來寧打工做生意的,平時家長忙于在菜場做生意,對她照顧得比較少。放學后,她就在菜場等處轉悠,衣服上,臉上總是臟兮兮的,頭發又長又亂,擋住了視線。
我決定從外形上給她來個改變,增強她的自信。我利用業余時間給她剪頭發,幫她把臉洗干凈,并主動關心她的學習。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愛護,我說的話她也愛聽,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直到畢業她再也沒有拿過別人的東西。
如果當時老師給她戴上一頂“小偷”的帽子,當眾對她進行批評、指責。同學們就會對她冷言冷語,甚至疏遠她。而她就會自暴自棄,失去上進的動力,那將影響她一生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