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選擇》讀后感作文(2篇)
《歷史的選擇》讀后感作文(1)
歷史的選擇讀后感
彈指之間,滄桑巨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以一個大國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東方。
霹靂一聲震天響,誕生中國共產黨,黑暗中國見光明,革命從此有方向。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個預示著徹底改變中國命運的秘密會議在上海舉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49年10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用28年的努力換來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雖然站起來了,可人們永遠忘不了那些誓死不說出共產黨秘密的共產黨員。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她為了保守共產黨的秘密,為了鄉親們不受到傷害,用生命結束了這一切,毛澤東主席揮筆為寫下了8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還有一位共產黨員為了新中國而犧牲,名叫“”。他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一條前進的道路,犧牲時,他年僅19歲。
既然歷史選擇了我們,選擇了中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要報效祖國。
王喜霄
《歷史的選擇》讀后感作文(2)
《歷史的選擇》讀后感
人類之偉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 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歷史的選擇。 ——題記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聽到這首歌,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歷史的選擇》這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改革30年來,歷經的苦寒和風霜。這就像那梅花呀,在風欺雪壓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聘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它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選擇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只永恒的雄獅。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無寧日,民不聊生,社會一片黑暗,民族處在危亡之中。面對這種險惡形勢,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無數仁人戰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都失敗了。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性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斗,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雄雞一唱天下白。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大膽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現代中國為世界所矚目,展示了無限魅力。
正是這些在漫漫歲月里歷史堆疊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國擁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 中國文明猶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風雨中永葆生機。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涌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歷史選擇了中國,人類并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出綠色的能力。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于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
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永遠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