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中的新發現
課文中的新發現
翻開語文書,第八課三顧茅廬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劉備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大業。
這篇課文講的是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但我讀到第三小節時卻有些疑惑:這小節有一半的部分都是描寫隆中的景色,書中還這樣寫到“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這篇課文是一篇記敘文,為什么要寫一些景色呢?
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于是去問媽媽,媽媽說:“記敘文中描寫景色是為了襯托文章描寫更加生動。”聽完后,我覺得媽媽說的還不全面,便去查了一下電腦。
原來記敘文要有恰當的景物描寫,但景物與人的情感分不開的,往往都是以景來抒情,情景相伴而生的,情景交融才讓讀者產生感情共鳴。如何才能達到情景融合,文章寫作過程要做到:以景襯人,以人帶景;情隨景生,觸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與景不可分離,是創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優美文章要避免有物沒人、有景沒情,就得做到情為景生,景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無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我們在以后的寫作中,也要學會觸景生情,讓情景交融才讓讀者產生感情共鳴,寫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