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志》有感
《三國志》中有句“記人之善,忘人之過”。細細品味其中含義也不難理解。“善”就是“善行、優長”,“過”就是“缺點、過失”。
我個人認為記人之善,并非只是記住別人的善行和長處就行了。記住別人的善行和長處的根本目的,是讓自己認識到不足,向別人學習,從而將別人身上好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忘人之過也不并是無原則地寬容,而是應正確地對待別人的過失和短處,多一些寬容。多一分善意的提醒和教育,特別是當別人不經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時候,更應該少一點兒計較,少一點兒煩惱,多一點兒寬容。比如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朋友偶爾的一句話,一個要求,一個行為,一個思想觸犯了你,惹惱了你,令你怒發沖冠,耿耿于懷甚至于想斷絕交往,從此不相往來,更有甚者想利用各種方法報復以解心頭之恨。。。。。。朋友們,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免想想秦宓的這句“記人之善,忘人之過”吧!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一個故事:智者和一友去旅游,經過山谷,智者失足滑落,幸友人相救得以生還。智者在附近石頭上刻著: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救我一命!二人繼續前行因一小事爭吵,朋友打了智者一巴掌,智者跑到有沙灘的地方寫下:某年某月某日某友打了我一巴掌!事后有人問智者為什么要把救你的事情刻寫在石頭上,而打你的事情要寫在沙灘上呢?智者回答:我永遠感激朋友救我,他打我的事情,我會隨著沙灘上是字跡消失,從而忘得一干二凈。
人生一世我們也不妨學學智者,知道什么東西對自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