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
南京市玄武區同仁小學 六(3)班 梁英杰
“學問、學問,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將”學與問“二字并提,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這是我讀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2個例子寫出學問的重要性:1《大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的話。宋代思想家張截也說過:“洪鐘未嘗有聲,由叩乃有聲;圣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這些話都揭示了學習過程中“學”與“問”的辯證關系。問的基礎是學,不在學習上進行探索與思考,就不會發現問題,也就談不上“問”——向自己提問、向別人請教。相反,倘若不經常在自己腦子里放一些問號,不虛心向師友提問請教,自己在學習上必然會孤陋寡聞、停滯不前。
2、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這樣的:疑(提出問題)——謀(分析問題)——斷(解決問題)。毛澤東同志說過:“一篇文章或一次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后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幾句話雖然只是針對演說和寫文章而言,但實際上給每門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這篇文章告訴我,“問”和“學”兩種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