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學開車
早在十年前爸爸就考上了駕照,聽說他當時的車技還很高,但在這之后他就再也沒碰過車。
這個暑假里,二姨開車帶我們一家三口去旅行。按計劃,我們第一天的行程就有六百多公里。二姨連開了幾個小時的車后,累得頭昏眼花、腰酸背痛。這時她瞅了瞅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爸爸,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對爸爸說:“你不是有駕照嗎,你來開一會吧!”爸爸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于是他和二姨交換了座位,開始笨手笨腳地操作起來。
在二姨的指導下,爸爸先是打著了火,之后踩離合,然后又掛了車檔, 最后踩油門。可無論他怎么弄,幾分鐘過去了,車還是紋絲不動。坐在旁邊的二姨感到很納悶,她觀察了半天也沒發現什么問題,這時她無意中往爸爸腳下一看,然后大笑起來。原來爸爸的一只腳死死地踩住剎車不放,他把剎車當成了油門。爸爸的這一舉動,讓車上的每個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二姨給爸爸糾正了錯誤,車終于啟動了。只見爸爸僵直著身子,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額頭上流下了大大的汗珠。車上的每一個人都跟著緊張起來,大家停止了說笑,也不再欣賞路邊的美景,都盯著前方的路和爸爸,每當對面有車行駛過來時,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一段時間后,爸爸似乎找回了從前開車的感覺,車開得漸漸平穩了,車速也加快了,我們的心也跟著放松下來。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不知怎么回事,車猛地顛了起來,把我的頭撞向了車頂。原來是路況不太好,偶爾會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但爸爸只知道徑直向前開,不知道躲避和減速。如此這樣顛來顛去,讓我又擔心起來,坐著爸爸開的車真有種命懸一線的感覺。
因為爸爸是個新手,所以每遇到收費站時,他就顯得手忙腳亂,總是把車停不到離收費員很近的地方,害得收費員哭笑不得,把胳膊伸得老長也夠不著錢,后面的車都焦急地使勁按著喇叭。
在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停下來拍照。當我們回到車上,新的問題又來了。爸爸啟動時,車又不動了,而且還發出十分刺耳的響聲。我們都認為爸爸可能又錯把剎車當成了油門。但二姨看了看,爸爸的腳確實是在油門上。幾次嘗試后車還是開不走,我們想這次車可能真壞了。怎么辦啊,這荒郊野外的,天又快黑了。二姨讓爸爸下來,她上去試了下,車竟奇跡般地開走了,而且一切正常,響聲也隨之消失。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了查找原因,二姨再次讓爸爸來開,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是爸爸掛檔掛不到位,總是卡在兩個檔之間,才導致車不能正常發動并出現響聲。二姨十分耐心地給爸爸指導著,爸爸不好意思地笑著并虛心地點著頭。
這次旅途中,二姨給爸爸多次學車和練車的機會,幾天下來爸爸原本已經生疏的開車技術逐漸嫻熟起來,最后連夜車都能開了,而且開得很好。這次旅行對爸爸來說,不僅收獲了美景更收獲了車技。
通過爸爸學開車這件事讓我更加體會到“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