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雨季
又開始下雨了,淅瀝瀝地,在這個纏綿的雨季里。
明明已是春天,卻一直哭喪著臉。天空始終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臉,就是不肯吐露半點的笑容。
一直盼望的陽光,總是吝嗇地若隱若現。沒有陽光的心情,總感覺是低落的。就像一個失戀的孩子,心里沒有溫暖,一直很受傷。
孩子們在周記里也常提到下雨天,總是不爽的,總是沉悶的,總是無趣的。
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在長大了,心理上似乎也叛逆了。開始獨立,獨立到不回家,讓家長找一圈才找到人;開始追星,she、飛輪海、張杰成了他們的偶像;開始安靜,不為那一顆閃亮的紅星而努力——似乎根本就沒有吸引力了。缺失信仰的孩子,總是如此的脆弱。
辦公室里,總少不了那些“積極分子”。奇怪的是,不是擔心受怕,而是順其自然。苦口婆心或是嚴厲批評,這些“頑固分子”已經習以為常。不寫作業,成了一個趨勢!一個同事無奈地說,抓得越緊,自己越累,感覺很壓抑。明白事理的家長會說聲,老師辛苦了!不明事理的家長,倒會不予理睬。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是年輕的。雖然有代溝,但還是可以交流的。或許是要求太高,或許太過于精益求精,一部分總是感覺是被追著學習。記得上周的校教研課后,聽課的老師評價孩子們上課很積極,突然讓我恍悟過來,真的是我要求太高了。是否已經離棄了我的“快樂為本”的教學初衷?難道我已經不知不覺地帶領他們走進應試的漩渦?不要這樣的結局。
相處近三年的我們,似乎已經是無可不談的好朋友。可孩子們之間,個別人之間卻總有解不開的結。如何做好這個中間人,來安慰彼此,來幫助他們走完這剩下不多的童年時光?感覺自己的責任很重。
就像這停停斷斷的雨,不休止地鬧著脾氣。想下就下,想停就停,從不考慮人們的感受。有點叛逆,有點出格,如這般可愛的孩子們。
告訴自己,要笑口常開。
告訴自己,雨季很清新。
告訴自己,珍惜每分鐘。
孩子們心智的成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懷揣一份真誠與感恩,憑著一份激情與堅持——
一個85后教師,一群95后的孩子,繼續演繹著喜怒哀樂的校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