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2篇)
06財會 林鳳婷
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曾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認為,這是促使社會更加文明的一句至理名言。 人們總不認為自己做了什么事,可被稱之為“惡”。這是因為人們從不曾想過,自己身邊所發生的小惡,都是從他們身上結出的“果實”,而且隨處可見。如不經意間吐了一口痰,人們不認為是惡,但在我的理解中這便是惡,一種引發無數問題的小惡。一口痰中有多少的病菌?每個人都吐一口痰,那么將有多少的病菌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再如隨手丟垃圾。人們也是在不經意間,把手中的小垃圾往地上丟,這種行為隨處可見。這種行為不僅污染環境,增加了清潔工人的工作量,也降低了自己的文明素質。 再說說“善”吧!在大家的理解中,只有做了什么大好事,才能被稱為“善”,其實不然,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也可被稱之為“善”。如我們在吐痰時,拿出塑料袋,把痰吐在袋中,隨后再丟進垃圾桶里,這樣不僅文明而且健康。再如我們把要丟的垃圾放在塑料袋里,而后丟進垃圾桶中,這樣做不僅環保,同時也減輕了清潔工人的工作量。 這就是我認知中的“善”與“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應當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教師點評:很好的一篇短文!說理很透徹。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05春電子 謝玲蓉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家訓中這樣寫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在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有違公德的事其實都不算大。就拿我們周圍的同學來說吧!一到下課時間,許多同學就沖到學校的小賣部買零食吃,吃完零食后,隨手就將塑料袋、包裝紙等隨便亂扔。雖然亂扔塑料袋、包裝紙是小事,但不能小瞧這些小事。倘若我們每人都隨處亂扔垃圾,那么我們周圍的環境將慘不忍睹。雖然學校三令五申不準將食品帶進教學區,可還是有個別同學把飲料、面包、餅干等帶進教室,弄得教室到處是飲料瓶、包裝袋,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整潔。 更糟糕的是有的同學總改不掉隨地吐痰的習慣。誰都知道疾病的“倡導者”之一就是亂吐口痰。眼下是春夏交替的季節,也是流行病高發期。流感病人小小的一口痰,有可能會把病毒傳染給許多人。這不,前幾天半期考,教室里的咳嗽聲恍如春日水田里的青蛙聲沒完沒了。隨地亂吐口痰,方便固然方便,痛快固然痛快,但那是害人害已的陋習。可有些同學就是貪圖方便、貪圖痛快,要是把口痰吐在餐巾紙上,等下課了扔進垃圾箱里多麻煩。于是一些人就很自然地選擇了前者,放棄了后者。在我們看來,一個隨地吐痰的人,肯定是個缺乏教養的人。因此我們要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如今成年煙民越來越少,但青少年煙民卻越來越多。在大街、書市、網吧經常可以看見一些青少年在肆無忌憚地吸煙。吸煙雖然也是一件極其平凡的事,但在公共場所吸煙卻是那么的不道德。 在我們同學當中經常可以聽到一些臟話。那些說臟話的同學早已“出口成臟”,習以為常。不要看似平凡,假如我們每天生活在“烏煙瘴氣”中,也會受其影響的。 相反,卻有許多人在做好事。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自覺攙扶老人、殘疾人過馬路。我們學校到街上有一條斜坡,早晨上學時間,經常可以看到同學自覺幫菜農推板車。在我們學校中,還有好多同學經常利用雙休日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還自覺到沈溪河邊撿垃圾保護母親河。這些都是值得稱贊的。 這些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我們應該以一個有道德、知榮辱公民的標準對待身邊的大小事情,告別臟、亂、差,讓文明禮貌、遵紀守法伴隨我們左右。讓我們牢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