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觀察蝸牛的日記600字
篇一
小時侯,我最喜歡在春天萬物復蘇時,讓媽媽帶我去門前的小花園玩兒了。每次去,都會看到那些可愛的小蝸牛在欄桿上慢慢地爬,從不見他們停歇。
今年春天的一天,上完音樂課,由我和幾個同學打掃教室。突然,有一位同學驚訝地叫道:“快看,這里有一只小蝸牛!”我們圍了上去,都認為把它放在學校的老槐樹上更安全。
于是,我們用手捧著小蝸牛,像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老槐樹的樹干底下。約定在中午吃完飯后,到老槐樹前集合,看看小蝸牛能爬多高。
大家的心里都很惦記小蝸牛,不知它能不能爬上去,心情非常激動,便匆匆忙忙吃完午飯,以最快的速度來到老槐樹下。
我們驚喜地發現:短短半個小時的功夫,小蝸牛就從樹干底部爬到了中間,距離大約有一、二米。
看著看著,我想到了小時候看到的那些蝸牛,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首兒歌《蝸牛與黃鸝鳥》。歌中的黃鸝鳥嘲笑蝸牛爬得慢,但小蝸牛每天都堅持不懈地向上爬,它相信,葡萄成熟的那一天,它就爬到了葡萄架上。
回家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她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像小蝸牛一樣,只要肯努力、有恒心,再大的困難也能戰勝!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后來,每當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灰心的時候,就會想起努力攀爬的小蝸牛,想起媽媽告訴我的話,把它作為我的座右銘。
篇二
夏季的一個上午,我寫完作業,到陽臺上去給花澆水,澆完花,正想坐下來休息一下。墻角的一只蝸牛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毒辣陽光的灸烤下,它還是繼續地往上爬,盡管被強烈的紫外線照著,但它依舊那么堅強地爬著,像一位堅韌不拔的勇士?晌覅s絲毫無法對它產生一點敬佩之心,這都是源于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
幾個星期前,我把一顆種子種到花盆里,過了幾天,我看到種子發芽了,長出了幾片嫩綠的葉子,我高興極了,可到了第二天我給花苗澆水時,卻發現花苗的葉子都不見了,在花盆的旁邊的幾只蝸牛正慢慢地爬著,很明顯殘害花苗葉子的兇手一定是這幾只蝸牛。一想到這兒,我不由擔心這只正在爬行的蝸牛會跑到花盆里禍害花苗,于是,我從心底里產生了想要捉弄一下它的念頭,想對蝸牛的前進步伐做一些小小的阻撓,我找來了一根小木棍子對著蝸牛柔軟的身軀小心地捅了一下,蝸牛受驚,把自己的身體縮回殼里,從墻上摔了下來,見到蝸牛從墻上掉到地上,我樂得哈哈大笑。不由在心里暗暗罵道:這只縮頭烏龜,膽小鬼,我看你還敢不敢禍害花苗。然后我滿足地離開了陽臺去干別的事去了,傍晚,我到陽臺收衣服時,在陽臺的角落里,又發現了那只蝸牛的身影,它仍舊在墻上小心地蠕動著。我驚訝于大自然賦予這小小身軀這樣頑強的忍耐力,它忍受著我的捉弄,雖然從墻上掉落下來,但它卻依然不放棄,如此頑強地向上爬,越爬越高。蝸牛這種遇到外界干擾挑釁時,采用暫時避讓的辦法讓我很是敬佩。人生在世,該忍則忍,不必為雞毛蒜皮而斤斤計較,學會忍耐,才會擁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襟。
蝸牛雖可惡,可它卻有著一種永不屈服,堅強的精神。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就應該像蝸牛一樣有一股永不放棄、永不屈服的勁頭。
篇三
今天,我在一棵大樹下面發現了一只蝸牛正在慢慢地爬,我很好奇,就把它當寵物帶回了家。
我把它放在桌上,等它探出頭來。不一會兒小蝸牛從“房子”里伸出了一點肉,我覺得很有趣,想和它玩,可是我一碰到它,肉就“哧溜”一下縮進了殼里。
“小蝸牛,不要害怕呀。”我說,“快出來和我玩兒吧。”可小蝸牛不聽,我也沒有辦法,就開始觀察它的外形。
蝸牛的殼是螺旋形的,像一只牛角,中間最鼓,顏色也最深,呈褐色,越往外越顏色越淺,最外圈是土黃色的,上面還有一道褐色的線,像烤糊了一樣。在它出頭的地方,我發現了一個小洞,這個小洞就是它的呼吸器官,小洞一會兒合上一會兒張開,真像人在呼吸。
等待總是漫長的。我等蝸牛探頭都等得不耐煩了,正在這時,蝸牛終于開始出來了。只見它先從殼里擠出一點肉,我想:這是什么?上面怎么還有小吸盤?過了一會兒,我終于看見它的頭了,原來蝸牛是先出尾巴再出頭呀!
蝸牛把身子全伸出來后,我發現它有兩對觸角,頭頂上的一對長,下面的一對短。上方觸角的頂端有兩個黑點,這就是它的眼睛,下方觸角的中間就是嘴。身體下方的一排點點就是有力的吸盤。
小蝸牛把身子一挺,觸角一伸,做起早操來,它使勁搖擺了一會兒觸角,再晃晃身子,開始散步。
蝸牛先把上方觸角住前伸,試探有沒有危險,然后用下面的觸角挨著地面,在地面探索,最后把身子往前挪一小步,重復這樣的動作,過了一分鐘,才往前爬了四五厘米。在它身后留下了一條銀色的線,燈光一照,亮晶晶的。
小蝸牛爬了一會兒,又把身子一點一點地縮回去不動了,好像是睡著了。可愛的小蝸牛,祝你做個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