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最近,我就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它的名字叫“魯濱遜漂流記”
在上三年級的時候,因老師要求同學們都要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所以我就去書店買了一本。讀了幾頁我就愛不釋手了。不僅是優美生動的語句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主人公魯濱遜的精神感染了我。現在我已不清楚是第幾次讀這本書了,但每次讀完后都有不同的收獲。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寫了:在一次航海中,魯濱遜的船在南美洲海岸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人活了下來。他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那生活了28年,一直獨自生活,直到若干年后救了黑人“星期五”。才多了一個黑人“星期五”和他作伴。在這28年里,魯濱遜沒有自暴自棄,他一直在等待著離開荒島回到祖國的機會,在此期間,他不斷地努力學習種植糧食,捕捉并馴養小動物,用自己的雙手改造生活中的不便。他有著不自暴自棄,不向困難低頭,不坐以待斃,勇敢頑強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也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現在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需要什么東西就去商店里買,什么也不缺,而且還有這么優越的學習條件,多么幸福!可魯濱遜沒有衣服,沒有大米,沒有廚具,沒有……;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可他仍然沒有失去信心,還不斷地學習,不斷創新。比起魯濱遜,我們的學習條件是多么的優越,我們就更不該自暴自棄,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以后后悔就來不及了。
簡評: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