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的一本書
我最愛的一本書
懷著欣喜,懷著好奇,我翻開了一本嶄新的沉甸甸的書————《魯濱遜漂流記》。紙頁潔白無暇,還能聞到一絲絲墨香。可能是書太厚吧,我并不是很認真地去讀,但是當我讀到一半時,卻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之中,懷者這樣的心情,我便繼續看了下去。
讀完這本書,它讓我看到了一位英國航海商人遇難后在一座荒島上生活了28年兩個月零19天后回到祖國的故事。這位英國航海商人就是魯濱遜·克魯伊茨內。
魯濱遜·克魯伊茨內從巴西駛往幾內亞的航程中遇到強烈的風暴,船駛來到一座孤島附近沉沒,全船人只有魯濱遜一人死里逃生,爬上了孤島。本來他已無生存支柱,因為他上島的地方沒有任何食物,但幸運的是,第二天,沉沒的船又浮出了水面,里面的貨物沒有一點損壞。于是他集中精力,用了10多天時間,把船能用的,能搬地動的東西統統搬到了島上,度過了難關。在島上,為了保護自己,他搭帳篷、挖巖洞,克服多種困難才另建“城堡”;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養山羊、捉魚鱉、打野鳥、曬制葡萄干;更為幸運的是,他把幾粒散落在布袋的稻谷種子中在地里,循環使用,按季節收糧食,終于吃上了自己做的面包,而且收獲了許多糧食;為了打消孤獨和寂寞,他讀《圣經》、作禱告、寫日記;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燒制陶器、釀造美酒、烤制煙葉、制作凳子和桌子、在巖壁上打貨架,最后終于把生活弄的十全十美。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魯濱遜救出了一位要被其他野人吃掉的,知恩圖報,忠心耿耿的年輕野人小伙子,并給他取名為“星期五”。他與“星期五”朝夕相處,并教“星期五”歷史、地理、天文知識,讓星期五”擺脫野蠻,走向了文明。
在最后,魯濱遜和“星期五”解救了船被人給霸占了而被丟到了孤島上的商船船長和他的大副、旅客。他們五人聚在一起,商量對策,最后平息了叛亂,奪回了商船,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就在此時此刻,我想:魯濱遜能在孤島生活2年多時間,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用自己的一雙手,造起了“城堡”,種起了稻谷,使自己豐衣足食,要是換成我,我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我真應該向魯濱遜學習,做一個堅毅的人!
《魯濱遜漂流記》它作為18世紀時歐洲乃至現在廣為流傳的書籍,它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勝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間小徑一樣,這條路有時先折回來,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間小徑一樣,走這條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邊的人是不會得到勝利的。
《魯濱遜漂流記》就是以故事情節生動曲折、理深刻的亮點時刻吸引著我,讓我百讀不厭,不信你也讀讀看?
簡評:還有什么喜歡的書?給大家介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