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讀后感
近來看了一部小說《小公主》,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薩拉生長于一個富有的軍官家庭,與父親一起生活,從小雖過著豐衣足食的富貴生活,可是小小年紀卻心地善良,擁有慈悲之心,且因為母親不在世而少年老成,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儼然一位小公主似的女孩。十一歲,面對父親的死亡,從一位在學校享受“特殊生”優越地位淪落為“小苦力”,受盡凌辱和苦難,境遇可想而知,多么讓人絕望,可薩拉憑借自己把閣樓比作“巴士底監獄”,把壞的事物比作美好的的“假設”,不向困難低頭,仍然保持公主純真、仁慈的內心。
薩拉曾說過:“如果我是位穿著破衣爛衫的公主,那我是精神上的公主。穿金戴銀時當公主固然輕而易舉,但默默無聞時始終保持一顆公主的心難道不是更大的勝利嗎?”
是啊,她說了并且這樣做著。面對家境破敗,世上再沒有親人,她沒有哭,多么堅強的孩子,多么可憐的孩子。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的堅守公主的善良內心。面對小乞丐安妮,把手中的六個面包分給她五個,自己早已饑腸轆轆,這是何等的善良。她的愛心遍及小動物,給閣樓上的老鼠和小鳥面包屑吃,和它們進行不可名狀的交流,竟達成共識有了他們的暗號。她處處彬彬有禮,從不因老師或其他人的刁難而生氣,只是面無表情的承受著。我暗暗的想:雖無美的衣裳,可這不就是華麗的公主嗎?
文中令我感動的是薩拉對待貝基——干粗活的小姑娘的態度,那牢固而純真的友誼催人淚下,在落難之前薩拉會把貝基叫到自己的房間,給她講好聽的故事,塞給她好吃的東西,讓她填飽肚子,過得好一些。雖然兩人地位懸殊,可薩拉卻沒有架子,當她是自己的朋友對她好,照顧她。當薩拉成為“小苦力”后,兩人同病相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不僅讓我想起拜把子時的誓言:不求同年同于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薩拉挨了餓,沒有怨言,當她聽到貝基受到不公的打罵時,她哭了,不屈不撓的薩拉哭了,這意味著出現新情況——一種讓人不曾理解的心態,她為貝基的遭遇而難受。這是什么樣的友誼啊,多么讓人感動!
原來的我,認為只有擁有美麗的頭發,蕾絲裝飾的衣服和頭飾,和粉色的的房間的女孩才叫做公主,我錯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心,沒有大度善良的內心,就算擁有那一切,也只是虛有其表罷了。
原來,內心美的女孩才配叫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