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死
理想不死
8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年老的詩人陸游咳嗽著從床上坐起來,點燃燈火,他的目光投射到很久以前:想當年金戈鐵馬,詩人也曾吞吐日月,但最終壯志難酬。此時此刻,失地未曾收復,而自己已經垂垂老矣。
800年后,我端坐在電腦桌前,仍能夠聽得到詩人蒼老的咳嗽聲與怦怦的心跳。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理想不死”。
陸游寫作此詩后的第705年,一個憔悴的女子被兵丁押解著走上刑場。她曾逃脫婚姻的桎梏,只身遠渡扶桑。只為追尋真理。她,就是秋瑾。
四年后,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壽終正寢。
1907年秋天,山陰縣令李鐘岳遇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難題。秋瑾被捕后,被押解到紹興府衙門。面對秋瑾的浩然氣概,紹興知府將其轉到山陰知縣李鐘岳那里,這本是典型的官場“踢皮球”的把戲。但,頗有不同的是,李鐘岳是秋瑾的同情者。或者說,李鐘岳是革命的同情者。面對審訊,秋瑾只寫了“秋風秋雨愁煞人”幾個字,再不多言。
秋瑾就義以后,李鐘岳因無法保護秋瑾,自覺有愧。不久上吊自殺。
他的死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和意外。我想,他的死,除了說明李鐘岳同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之外,再無別的解釋。
孫中山先生曾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還說:“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中山先生的教誨,讓人想起溫總理的答記者問。在滾滾紅塵之中,深陷物欲的泥淖,重溫理想主義者的只言片語,令人心潮澎湃,難以平息。
我的理想——一個旅行家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旅游家,走遍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我的理想是小時候就有了,那時候我唯一能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的時候,就是看電視,從電視上,看到原來除了我生活的地方,世界還很大,還有和我長得不一樣的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我對這一切都感到好奇極了。
我想去威尼斯感受日落下的嘆息橋;想去黃沙遍地的沙漠中感受獅身人面像的雄偉面容;想去非洲看看動物大遷徙;想去見識見識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
如果我要實現理想,就先要攢錢,還要攢一大筆錢,要完成這個理想我可沒足夠的把握,但是我想盡力完成理想,我也想到幾種攢錢方法:一、讀書,把成績提高,無論哪個科目,就算體育也好,音樂或畫畫也好,長大后才能打個好工作。
在完成理想之前,要經歷許多艱難的生活;要可以堅持下去,因為堅持就是勝利。要學習攢錢,要有規律用錢,四、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要攢錢不可以去說謊或者去偷還是搶錢來攢錢,是不可以的,就算完不成,也不要自暴自棄。
理想有時就像一場比賽,我們需要與它不斷的賽跑,這樣才能慢慢的追上理想的步伐,這個比賽需要我們不斷的奮斗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