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2017六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程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圖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
要求: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體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六年級語文聽課記錄-2[/page]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
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
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
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3.聯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六年級語文聽課記錄-3[/page]
教育實習聽課記錄
科目語文公開課課題課題:《郭沫若詩兩首》(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授課人黃素萍
班級初二2班聽課
時間2017 年 9 月 日 第 2 節
教學內容《郭沫若詩兩首》分別是《天上的街市》和《靜夜》,兩篇詩皆為作者早年留學日本時所創作。在這兩首詩中,詩人以奇妙的想象和豐富的聯想,描繪出兩幅奇妙的景象,將我們帶進美妙的“星空”世界。同時,詩中也隱約流露出詩人在五四運動“退潮后”那種縹緲、孤寂和憂郁的思緒。
《靜夜》與《天上的街市》一樣,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詩中既抒發了
對于時代失望的情緒,也流露出對祖國和家鄉的思念之情。
本詩雖短,但頗具形象性,美好的月夜景象,凄婉的“天上鮫人”故事,構成了詩歌鮮
明的形象。
詩人由月光和疏星聯想到遙遠的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鮫人”在岸上對月流珠,詩人的
想象既豐富又合理。
《靜夜》的語言非常凝練,全詩共兩節,45個字,卻表達出深遠的意境和豐富的感情。
學生發言交流之時,教師適時給予評價和指導,師生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完成了課文的學習。最后,學生表情朗讀《靜夜》一詩,并當堂背誦。
聽課體會
在課堂中教師不再僅僅關注如何教,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導學生如何學上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學法指導,使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由于有了《天上的街市》一文的示范講解和新詩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導,所以學生自學《靜夜》一詩時顯得十分輕松,而且對課文的理解十分到位。課堂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成為“平等中的首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