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隨筆
中班學生思維能力還不是很高,那如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呢?那么,來看看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班數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中班數學隨筆篇一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閱報刊雜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絡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板。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板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于幼兒生活,相似于幼兒心理發展,相似于動物性,相似于幼兒的好模仿、好戶外活動、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稱贊、好動、好游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了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了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于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欲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么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說:“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說:“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說:“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鉆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講到這里,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一定能夠自覺地、毫無負擔地、積極地接受知識。這樣,既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班數學隨筆篇二
幼兒的學習都建立在游戲上,數學活動也是如此。在中班數學活動中,如何巧妙地利用手指玩一些游戲呢?通過一學期的嘗試、實踐、總結,現整理出一些小游戲,可在平時餐前活動玩,也可作為親子游戲玩。
一、數字演示
所謂的數字演示,也就是用雙手表示數字1到10。如1根手指表示數字1,2根手指表示數字2,以此類推,幾根手指就表示數字幾。另外,用手指表示數字6到10,還有一種方法,一根大拇指與一根小手指表示數字6,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表示數字7,大拇指、食指伸直表示數字8,彎曲食指表示數字9,一只手握成拳就表示數字10。
與幼兒進行數字演示游戲,可用一只手來演示,也可用兩只手來演示。
二、多1、少1
在幼兒學會用手指演示數字的基礎上,就可以玩一些其他類的游戲了。如中班數字的多1、少1教學內容,老師就可以這樣與幼兒玩:“請你擺出比我多1的數字。”如果老師用手指演示了數字3,剛幼兒用手指演示出數字4。“請你擺出比我少1的數。”也是相同辦法,在老師用手指演示后,幼兒也演示出比老師少1的數字。
三、相鄰數
中班數字教學內容中有相鄰數,在平時閑暇或親子互動之時,一樣可以用手指來玩游戲。因為相鄰數一般有兩個,這時我們就可以用上左、右手來表示了。如老師擺出數字3,幼兒就用一只手擺出數字4,另一只手擺出數字2。如果老師左手擺出數字5,右手擺出數字3,幼兒剛用一只手擺出數字4就可。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能讓幼兒手部很靈活,離開書面的練習,一樣可提高思維能力,還更有趣味性。
四、序數
序數也是中班幼兒一個數學學習內容。中班的序數主要是讓幼兒理解清楚“幾個”和“第幾個”。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手指讓幼兒有趣味性地更好地理解序數了。如我們用左手演示,先告訴幼兒,大拇指為第1個,以此類推,左手共有5根手指。然后讓幼兒用另外一只手指出第2根手指是哪個?第5根手指是哪個?讓幼兒圈出前3根手指,后2根手指等。
在熟練理解“幾個”和“第幾個”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換右手來練習,還是從大拇指起為第1個,讓幼兒換方向指出第幾個或前幾個、后幾個。通過左、右手的練習,相信幼兒對序數的理解應該是完全清楚,明白了!
所有的手指游戲,不分角色,師生間可玩,幼兒間互玩,家庭親子玩;不分時間,晨間活動可玩,餐前活動可玩,放晚學等待時可玩。把這些手指游戲與表揚相結合,相信幼兒會更感興趣。
生活中的游戲,其實也可以學習相結合,關鍵在于有趣,好玩。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樂中學,學中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