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隨筆
身邊的大學生一個個都自主創業成了老板,于是你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作為創業過的大學生會在大學生創業隨筆中寫些什么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大學生創業隨筆,希望你喜歡。
大學生創業隨筆篇一
我的青春我做主——“大學生開小吃店只是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大學生開小吃店并沒有什么大材小用。”當問到如何兼顧開店和上課時,小段表示,學業和創業并不矛盾,而且宿舍的幾位同學輪流守店,還有朋友經常來幫忙,所以基本能保證店里一直有人招呼客人。“我們是法律專業的,法律對將來經商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平時上課我們還是會按時去,就是留守的同學會有些忙不過來。”
現在,開張了一個多月的“男生416”小吃店每天生意還算興隆,每到吃飯高峰期都會有不少人光顧,點名要吃無奈餅。段賢豹同學表示,按照目前現在試運行下來的情況,他們對收回第一個月的房租還是相當有信心。“老是請同學幫忙,熱情也不能維持很久。”小段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開始招募兼職的同學了,想讓更多的同學有鍛煉的機會。考慮到小吃店向小炒市場的發展,他們已經聘請了一位專業廚師,小店內也添置了兩張桌子。
蘇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清老師對大學生創業開小吃店持支持態度:“現在一些人用‘高不成、低不就’這句俗話來評價大學生就業,但我認為是否可以反過來看,如果‘低不就’更加會變得‘高不成’。大學生創業的形式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必須找到適合自己、能夠自立于社會的創業模式。”王主任認為,有一部分同學是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高科技創業,但采取這類創業方式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大學生創業難就難在起步,從簡單做起對初涉創業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創業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校生的簡單創業正是為將來更高層次的創業做熱身準備。
大學生創業隨筆篇二
本人上了一個重點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電子計算機研發類工作,工作期間一直很拼,也很努力,最終業務能力確實是最終提升上來了,雖然這樣每天都有新鮮的工作干,但是工作上的壓力,不斷的加班,沒有時間的自由,著實讓人受不了,自己都不屬于自己,感覺人生確實很枯燥,這不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要尋求改變,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
后來由于向這個方向發展,也不斷的向外擴展,同過朋友同學等也結識了各行各業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一次機會中,拿到了一個產品,果斷辭職,專心做這款產品,自己在大城市跑,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遭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工作辭職也沒有敢跟家里面說,開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這人天生有股不服輸的精神,不怕吃苦,慢慢的堅持了下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產品還是賣了出去,就這樣慢慢的越賣越多,因為我個人的服務好,產品質量也好,價格也公道,最后慢慢的有了回頭客,但是這樣下去就我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了,如果有我們一個團隊來做,跟一個雪球的似的,慢慢的越滾越大,那才是人生一大樂事,因為一直都是做實業,前段時間也開了個淘寶店,但也沒有仔細弄,對于網上銷售的經驗還是很少
大學生創業隨筆篇三
【拓展閱讀】
馬爾克斯說的一段子:1971年,聶魯達在巴黎,聽某個可靠的朋友透露,說他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只遍請巴黎的諸位朋友吃飯,人問他理由,他只笑而不答。直到消息出來,諸位恍然大悟,紛道恭喜。其中一位問:“那你頒獎詞準備說啥?”聶先生一拍腦袋:“高興忘了!”扯過張菜單,翻個面,就用他招牌的綠墨水開始寫起來。
這故事能講得開,前提是聶先生那些年在巴黎。他在巴黎干嗎呢?工作,在大使館上班。實際上,他老人家是正經外交官。
業余詩人很是不少,實際上,詩人這行當,大多是兼職:
凱魯亞克并不總是在路上奔馳,也會去鐵路工作。
艾米莉·迪金森除了寫詩,也幫人養過貓。
杜甫一邊做他的杜工部,一邊順手寫詩,秦觀認為他算詩歌界的孔子。
康奈爾大學教師納博科夫帶著兩門課,講義都印得出《文學講稿》,趁假期出去捉蝴蝶時,下雨天悶在車里寫小說,寫了五年,弄出了《洛麗塔》。
讀過《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理當對斯特里克蘭——原型為高更——反復陳述的那句話有印象:他所以要拋棄掉事業去畫畫,是因為“人生太短了,我來不及做別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嫌時間太少,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情來,實在太少了。
簡單說吧,如果一個人假期每天睡8小時,空余16小時,那每個人一天的4小時,一年下來,等于一段三個月的假期時光。
但是,當然,肯定,這是一種理想的算法。因為這每天至少可以自己支配的4小時,一定有這樣那樣的麻煩:要刷微信;要和朋友聊天;要看朋友轉來的有趣圖片;要慢慢消磨時光看肥皂劇;要打游戲;要發呆;要胡思亂想。
——絕大多數時光,就是這樣流逝了。
海明威說, 艾略特的巨作《荒原》是在銀行工作時寫的,但沒名沒錢之前,艾略特就是不敢辭職,當時在巴黎的龐德,雖然詩稿賣不出去,窮得想去當翻譯算了,但還是伙同諸友捐款,“把艾略特從銀行拯救出來!”艾略特一直描述:那些東西,他無法不去寫。
這就是他們克服“舒適領域依賴癥”=“拖延癥”=“懶”的法子:寫作就是他們的舒適領域,就是他們的自我療護。
寫字和讀書當然有技巧,有儀式,海明威是這方面的大師。雖然世界一直在念叨“冰山理論”,但他最經常念叨的是這兩條。
a 優裕的生活環境、規律的生活、強健的身體,有利于持續寫作。
b 在寫得順溜時停筆,如此第二天才好很方便繼續。
他確實可以一下午寫三個短篇,《殺手》、《雨中貓》是同一個下午寫出來的——嗯,他沒有“我寫完一篇了,這下午沒活了,我去玩會兒吧”的習慣。
成就來自經年累月的累積,累積來自堅持,堅持受著快感的鼓勵,快感則是可以通過自我壓迫+釋放來獲得的(再說一遍,人是有受虐傾向的);而許多時候,自我壓迫,就來自永不得到或即將逝去的恐懼。
所以,一種自我蠱惑的心情是:“如果我現在不做某事,也許以后也沒時間了。”
當然,到最后,當你把心理深層那些欺軟怕硬、好吃懶做的東西都摸明白了,也就沒必要自我蠱惑了。你能夠洞悉所謂拖延癥,也只是耽于舒適領域,所以便只剩干脆的一點,不要前思后想,只清空大腦,然后簡單粗暴地給自己一下:
“別多想,只管開始做!”(文/張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