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作文1000字
我喜歡運用“通感”來解悟周遭的諸事。似乎五官間有一條洞幽、空邃的徑路,能激漾起悠悠不絕的回環之音。我的五官清暢,毫無隔阻,因而,我的眼能感聞山澗草畔百合那裊裊如煙的香氣,我的耳能瞥見滿樹滿枝紛披迷離的圓紅果子,我的鼻能咂摸出清美的澹味,我的嘴能聆賞仙籟的清絕。通感,使我攫獲了一種奇趣叢生、清新曼妙的感覺體驗。我身旁的物態具有了美麗的魔術感和翛游的幻想性,這讓我在四顧流連、驚嘆愛慕之際,不由對萬物漫生了一份新巧的探賾。
一杯茶,茶色氤氳生煙。我不僅能喝出清味兒,也不僅能看見嬌青郁綠的色澤,我甚至能在靜觀中,遙遙地聽見茶水深處一聲聲幽咽含籟的空谷傳響,閎闊壯渾的水石搏擊聲。
一條巷,巷陌深深通幽。斑斑駁駁的苔痕,不高不矮的圍墻,艷如粉黛的串串藤蘿使我眼界明豁,但我更愿伸舌垂涎,凝神細品,那種如青菜豆腐一般樸素幽淳之味。
一朵花,花蕾脈脈含香。我不禁曲膝,用手指撫弄她的肌膚。我能看見她紅艷凝香的剪影,能聞著、醉在她馥郁的夢里,但我更愿支著耳朵聽她不掩芳唇的匿笑聲。
你相信嗎?一顆碎石的歌聲堪比鶯語呢喃?
你相信嗎?一封情書的美味猶如醇蜜?
你信嗎?一雙鞋所講的故事可以用來烹煮濃香?
你信嗎?一只琵琶的絲弦上也能流溢著蘋果味的芳香?
通感,帶來了童話般的奇境,帶來了怪誕的忍俊不禁,帶來了超然物外的神秘感。能在微如螻蟻之中找到驢唇不對馬嘴的按拼禢合,確是通感激人興味之處。
現在的我,每日疾逐奔走,忙于學業,清朗的遐思不復,而且日益沉濁。營營擾擾中,我總會用一首詩來安撫心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詩,白紙黑字的方塊字,個個筆酣墨飽,挺拔舒翹。字字在紙面上舞蹈,僅供人的瞳仁賞觀,而其余器官俱隱退摒蔽。可我朗讀沉吟一番后,竟然聞到綠竹葉上清露的涼沁香味,觸到青蘿婀娜的嬌軀、柔軟的手指,聽到童稚的清悅笑語,還有田疇間舉袂迎風的蝶語;甚至有農家臘肉、雞豚的熏烤味拂鼻而至,有深莽的林麓里劃然長嘯的木葉瑟瑟回響,有茅檐土壁下夢囈的鳧雛,有一彎清潭的流水聲,有陽光煦暖的照拂,有魚躍后水痕交織著輕舟的槳楫聲……口、鼻、眼、耳在盤桓相融,我如醉如癡,竟大忘了塵俗縈心,世味如荼,致使心靈得以凈化。明潔復蘇,清澈浮升,竟將沉濁減去大半,從而明心見性,暫忘塵勞了。
在校光陰倏爾易過,每日近午天,饑腸轆轆,又恰逢食堂伙食難咽入腹,遂取小冊一枚,原是梁實秋的《味至濃時即家鄉》:“取雞胸肉,細切細斬,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攪和之,攪到融和成為一體,略無渣滓,入溫油鍋中攤成一片片狀。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鍋時加嫩豆苗數莖,取其翠綠之色以為點綴。如灑上數滴雞油,亦甚佳妙。”
讀來,不覺酥香沁脾。透過這段文字,我吃了一盤芙蓉雞片,吃得舌頭油光水滑;也聞到了雞油的鮮美,像是從動物身上提純出的醪汁;我還聽到雞剛出鍋時,雞毛上面稀里嘩啦的滾沸聲。
我是在望梅止渴,以大飽眼福欺瞞了口福的鮮香。當然,這得靠唇齒之咀、饑腸之欲、油聲之誘、鼻息之香、眼目之饞的齊力調和才能烹制得出。通感,時時在饜足我的欲望。
當然,從另一方面而言,文字也是可觸可感可聽可聞的。這般切身的體味,使我對“通感”有了更深遠的思慮:通感,使我們的渾身感官都浸泡在文字的汪洋里。為企冀一種豐沛的理解,渾身的每一絲每一縷蓮瓣狀的細胞都能融合地感知、陶化,從而貼近了與文字相融的全然無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