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維與樂府詩
唐代王維與樂府詩 王維,字摩詰,詩畫兼擅,喜佛經。其字即取《維摩詰經》之意。 襟懷曠逸,放心于自然山水之間,故其詩多詠山水田園,并成為此類之代表詩人,與同時代之孟浩然并稱“王孟”。但讀二人詩集,似覺王略勝一籌。蓋因王維之詩溫潤如玉,瑩然可愛;而孟詩則多清寒瘦冷峭拔之氣。 觀其樂府,亦多有佳篇。此孟浩然更不能及矣。 王維之樂府詩,已不限于田園之境,風格多樣,華采紛呈。 骨格清奇、氣勢豪邁的征戰辭章: 如《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吳君。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立功勛。 《隴頭吟》: 長城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輕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 風光旖旎、情致纏綿的柔美樂歌: 如《洛陽女兒行》(時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馀。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超逸閑靜、幽遠平和的清麗小品: 如《桃源行》(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風神疏朗、瀟灑出塵的隨筆閑談: 如《同崔傅答賢弟》: 洛陽才子姑蘇客,桂苑殊非故鄉陌。九江楓樹幾回青,一片揚州五湖白。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前吹笛聲。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周郎陸弟為儔侶,對舞前溪歌白苧。曲幾書留小史家,草堂棋賭山陰墅。衣冠若話外臺臣,先數夫君席上珍。更聞臺閣求三語,遙想風流第一人。 此數首樂府詩作,妙在自然無華,氣韻流暢,毫無阻滯。這也正是盛唐詩歌為后代所不能及之佳處。 贊曰: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