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為主題的作文
那可惡的小鳥用它尖利的喙使勁那么一啄,我便脫離了母體,后來又僥幸從鳥嘴中逃脫,跌進了山間的石隙中--我是一粒飽滿的松籽。
石縫間萌發的生命
一場兇猛的大雨驚醒了我的酣夢,在暴風雨的磨礪中,一個信念在我心中萌發了。是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我一定要長成參天的大樹,成為大自然最壯觀的景色。我汲取足量的水,身體變得雍腫不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我那瘦小的外衣給撐破了,露出了黃色的子葉和柔弱的須根,我拭了一下眉上的汗水,心中無比雀躍,我的生命誕生了!
不屈的生命
當我奮力一搏,破石而出的時候,我知道我在石下所做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從此我的生命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周滿是有棱有角的石礫,我新生的軀體被石棱割得傷痕累累,但是我并沒有屈服,沒有放棄,因為那信念的幼芽,已經蘊藏了巨大的能量。我知道所有的磨難只能使我變得更加堅韌和頑強。子葉脫落了,又重新抽出嫩葉;嫩皮蛻落了,又長出新膚。陰冷的風像刀一樣將我的皮膚摧殘,使我龜裂得像老人們的臉,但是我漸漸茁壯起來了。
我所處的位置在懸崖邊的峭壁上,高陡的石壁遮擋了陽光,使它只能照射到離我三丈遠的地方。但我不屈服于峭壁的盛氣凌人,努力地使自己的枝冠向著陽光的方向伸展,我的身軀和手臂越來越長,直到觸摸到陽光,于是我的大半個身子便懸空了--像半架懸浮的橋。
我那堅韌的根須伸向巖層的更深處,為了汲取足夠的維持生命的水,根須便像一張柔韌的網,緊緊地纏繞住半個山頭。正是因為如此,我不怕風雨的侵襲,不懼狂風的肆虐,不畏暴雪的欺壓,我一直向著陽光在生長,展示著我不屈的生命。
生命的極致
如果你到黃山來,你就會看到我以勝利者的姿態挺立在懸崖間。你可能會贊嘆我的生命是多么不屈與頑強,是的,當信念在心中扎根之后,當你的生命力全部得以釋放的時候,生命也就達到了一種極致。--
關愛生命人作為生命的存在生活于大千世界之中,它周圍的一切包括它自身都要靠自己去認識、領悟和體驗。生命自身是不會自然顯現意義、實現價值的。生命需要體驗,只有個體的用心體驗,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活力。體驗是人生存的方式,是人追求生命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煥發生命活力的方式。現實中因一點小事鬧矛盾動輒就打罵起來,因考試成績不好就離家出走,因受了批評就自暴自棄等事件,都是缺乏生命體驗的結果。教育作為一種關注人的靈魂的事業,必須通過生命體驗這一最為直接的生命方式來把握生命,在豐富而真切的生命體驗中喚醒和激發積極的生命體驗。“教育關注人的生命,其實質就是要關注個體的生命經歷和豐富的生命體驗。”(《生命的暢想》) 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給教育下的一個定義:“教育——首先是人學!”確實,教育不能沒有理想,但教育更需關注生命。每個人都有生命的尊嚴,都有生命得以張揚的權力,這是誰也不能剝奪的。人生命體驗的生成是基于人的生命活動、生命實踐的不斷展開中實現的,為此,教育應關注學生的活動,并積極為學生創設生命體驗情境。因而教育更應該重視學生對生命的感悟與體驗。 在生命體驗中成長的孩子總對生命懷有一種敬畏?吹狡渌洑v苦難,他們不再漠視。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就讓我特別感動。 放學了,校園里一片安靜,我也準備回家。咦,校園后面的小山坡上怎么有幾個小腦袋?放學十幾分鐘了,怎么還不回家,我一看,還正好都是我認識的。正準備去叫這幾個學生早點回家,誰知,他們也看見了我,竟叫了起來:“老師,老師,你快過來看看!”出什么事兒了?我急忙過去瞧瞧。 “老師,你看呀,我們撿到一只小鳥。” “它好像不會動了,是不是快要死了呀?” “太可憐了!老師,你來看看它還能不能活?” 哦,原來如此,這群小家伙太可愛了。怎么辦呀,留在這兒研究可不是辦法,天很晚了。這時,一個小男孩說道:“老師,我們想把小鳥帶回去養著,它可能是受傷了,等它傷好了,我們再把它放了,可以嗎?” “是啊,是啊,我們剛才說了很久了,想讓她(指一女生)帶回去養,但她說不敢。”旁邊另一個男生接道。 “為什么不敢呢?”我問道。 “我怕養不活怎么辦?它很可憐的。” 哦,是這樣啊。“沒關系,它如果不嚴重,你好好養應該沒事,但如果小鳥真的不行了,我們也不會怪她的,對嗎?我想你肯定會好好養的,對嗎?” “我們不怪她,小鳥要是真的救不活了,也不是也的錯。” “是啊,其實每個生命都是經歷生老病死的,小鳥如果是生病了,那我們幫它治一治,如果它真的不行了,你們也不要太難過了。” “如果它真的救不活了,你還是把它帶到學校里來吧。我們把它一起安葬。”最先發現小鳥的小男生說道。 大家都同意了討論的方法,于是小女孩帶著小鳥回家,其他學生也跟著回去了。 孩子們善舉讓我感動。生命體驗是一種生命歷程,它在生活世界的展開構成了生命個體獨特的生活,生活是生命尋求其意義的活動。每一個體不僅自身是一個整體,而且還存在于一個更大的世界中,它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與世界發生關系。在真切的體驗中,孩子們感到了小鳥的生命,同時也感受到了充滿鮮活的生命個體的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師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教育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價值,當事物以生命的形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來觀察生命的演變,不能漠視他的存在,因為生命總有其存在的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尊重生命,就要學會寬容。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蟲生命的關懷時,對于高級的生命、對于人的生命的尊重時,自然會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產生敬畏,熱愛生命。 在體驗中生命是鮮活的、飽滿的、厚重的,同時又是在澄清、悠遠而空靈境界中的生命。它是生命傾盡全力彈起的燦爛浪花,是生命中一次次動人心魄的飛翔。 關愛生命 生命乃每一個人的根本。生命無價,大部分人都是懂的,而卻有少部分的人把金錢看得重,為了錢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你錯了,錢雖然寶貴,但你失去生命,要錢有什么用呢?還不是一堆垃圾。這是愚蠢的做法。每一個誕生的嬰兒就代表一個新的生命,新的開始,新的花朵。每一個新的生命都是從一個哭哭啼啼的毛孩經過無數歷程走過來的,在這里有你的美好回憶,你父母的精心呵護,朋友溫馨的話語,也有你的喜怒哀樂;開懷大笑、愁緒滿懷、內疚、遺憾、失敗……總之都是你生命的結晶。擁有生命才有嘗試的機會。生命是寶貴的?墒怯械娜藚s偏偏跟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邊父母叮囑道:“上學要注意安全,要走人行道。”那邊老師囑咐道“騎單車不要騎英雄車。”這時他就不以為然的一句:“知道了,真煩。”好像這條命不是他的。一會兒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凈,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必定迎來的是一場橫禍,父母的嘆息聲和無可奈何的守護在你的身旁。就像下面這個孩子一樣:有一個小男孩,他對自己的生命,似乎事不關己,愛理不理,整天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這會兒騎“英雄車”,那會兒爬上正在火速前進的車輛,一會兒……他那是鬼迷心竅越玩越有勁,因為一直以來他都相安無事,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終于有一天,傳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后果;他被疾速行駛的大卡車撞倒了,他倒在了血泊里,他對父母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如果我能再擁有一次生命,我一定好好做人,我終于明白了父母讓我注意安全的良苦用心了。”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嗎?得不到任何回報。這是一個關注生命的事例,大家有什么醒悟和感想呢?讓我們去珍惜這看似簡單卻復雜的生命吧!我們應該關注生命安全出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這樣你才會擁有一個完美無暇的人生歷程,你才不會留下什么遺憾。最會使人的生命有危險的莫屬交通事故了,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失去了雙腳,甚至生命。特別是正值花季的青年,他們根本不把生命當一回事,直到聽到那一聲催人淚下的慘叫才知道后悔。有一句話說地好:“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因此,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不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應該從一點一滴去做好,不該去藐視那些細微的環節,也許這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你生命的掌握者,你能認識這些,也就認識了生命可貴。生命是短暫的,但是無論我們長得俊與丑,都是一個獨特的寶貴生命個體,只要你認真而踏實生活過,經歷過,永不放棄自己存活的希望,也就是一種完美和永恒,如果在青春期就失去了,實在可惜。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每個人應該好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不僅僅是金錢意義上的活著,生命是一個逐漸完美的生活過程,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在于奉獻,生命不完全屬于個體,也不屬于家庭和朋友,生命是比金錢更為貴重的無價之寶。失去生命真可悲,生命是為了正義、理想、事業和信念而存在。利用有限的時間,活出生命的質量,以每天的努力,熱愛生命,去創造世界,去尋找綺麗多姿的夢想不是更好嗎? 關愛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關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愛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愛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我們需要別人的關愛,別人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愛。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關愛。 我剛搬到新家時,每天上學放學都在小區門口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的眼睛告訴我她十分寂寞、憂傷。后來聽說老奶奶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出國了,兒子在上海工作,兩三年才回一次家。更不幸的是這位老人的老伴XX年3月的時候走了;從此,這位老人不愿意與人交流。 我聽了這件事后,十分同情這位老人。從此,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熱情地叫一聲:“奶奶好”,起初奶奶只是機械地應一聲。她還沒有走出陰影,敞開心扉。但我從沒有間斷過,只要一見到她,我都會熱情地問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天,奶奶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并且真誠地說了一聲:“謝謝。”現在她的心扉完全敞開了。一有時間,我就會去她家玩,陪老奶奶聊天解悶,我們好似忘年交。 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溫馨美好。